[实用新型]车身传感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3103.7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祖永亮;黄秀明;王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G01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传感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传感器固定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研发中,为了保证汽车空调能为车内提供舒适的环境,而又可以通过将水箱、冷凝器等做小,尽可能的节约制造成本。车身周围温度场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研发试验过程中车辆往往暴露于阳光下,传统方法将温度传感器直接粘贴在车身表面来测量车辆周围空气温度,虽然简单,但是由于车身颜色的差异造成不同颜色车身其表面温度相差很多,并且其测量值为车身本体温度而非周围温度场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传感器固定装置,能够方便而准确的测量车身周围空气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身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于车身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具有一安装槽;
用于容置传感器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管段以及用于放置传感器的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插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垂直贯通,且所述第二管段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上设有一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管段的管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贯通形成用于供传感器穿过,以容置于所述第二管段内的传感器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能够吸附于车身上的磁铁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管采用PVC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身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传感器可以布置在三通管内部,避免了因外部阳光直射而引起的测量温度高于实际温度的情况;通过对三通管上开孔保证了管内外空气的流通,避免了因为空气流通问题而造成的局部温度不均匀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且适用性广,适用于任何车型,并且能安装在车身的任何位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身传感器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身传感器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表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表示图2的右视图;
图5表示图2的后视图;
图6表示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将温度传感器直接粘贴在车身表面来测量车辆周围空气温度,只能测量出车身本体的温度,无法测量车身周围空气的温度,为了方便而准确的测量车身周围空气的温度。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于车身上的底座100,所述底座100上具有一安装槽101;
用于容置传感器的三通管200,所述三通管200包括第一管段201以及用于放置传感器的第二管段202,其中,所述第一管段201插装于所述安装槽101内,所述第二管段202与所述第一管段201垂直贯通,且所述第二管段202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203。
采用上述方案,底座100可以固定于车身上,将传感器放置于三通管200内,工作时可以将此装置通过底座100固定在车身的任何位置,以达到测量车身周围空气的温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安装槽101的槽壁上设有一第一通孔102;
所述第一管段201的管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0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04;所述第一通孔102和所述第二通孔204相贯通形成用于供传感器穿过,以容置于所述第二管段202内的传感器通道。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将传感器穿过底座100上的第一通孔102和第一管段201上的第二通孔204而放置在第二管段202内,再通过胶水等将传感器固定在第二管段202中部。
此外,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底座100为能够吸附固定于车身上的磁铁底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该底座100也可以是采用其他方式固定于车身上。
此外,优选的,所述三通管200采用PVC材料制成。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三通管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31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