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式手电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2477.7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5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松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32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式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式手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停电后,人们可以使用手电筒照明来找物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电筒的电源从原来干电池发展为目前的蓄电池,通过充电可以多次循环向蓄电池内储存电能,一次充电后,手电筒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因此充电口长时间暴露在外界,很容易进入灰尘,从而被污染,影响电路通电,遇上雨雪天气在室外使用时,还容易进水,损坏电路,因此使用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可靠的充电式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电式手电筒,包括手电本体,手电本体前端连接有聚光罩,手电本体侧壁设有开关和充电口,开关位于手电本体侧壁前部,充电口位于手电本体侧壁后部,其特征在于,手电本体侧壁中部外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定位套外壁带有外螺纹,手电本体侧壁外面设有护套,护套内壁固定连接有前连接套和后连接套,前连接套位于护套前端,后连接套位于护套后端,前连接套内壁带有内螺纹,前连接套的内螺纹与定位套的外螺纹相对应,后连接套内壁带也有内螺纹,后连接套的内螺纹也与定位套的外螺纹相对应,护套既可以与前连接套螺纹相连,也可以与后连接套螺纹相连,开关和充电口均可以位于护套内。
根据所述的充电式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本体的底壁外周固定连接有后挡板,后挡板与手电本体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后挡板外周固定连接有侧挡板,侧挡板与后挡板相垂直,侧挡板与后挡板围成的空间为护槽,所述护套后端可位于护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手电本体的外面设置了护套,充电完成后,护套可以固定在手电本体的后部,将充电口保护在护套内,因此可以防尘防水,使用安全可靠。另外,护套还可以固定在手电本体的前部,在充电时充电口暴露在外,开关被隐藏在护套内,可以避免开关被误碰打开,保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聚光罩;2、手电本体;3、开关;4、定位套;5、前连接套;6、护套;7、后连接套;8、侧挡板;9、后挡板;10、充电口;11、护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充电式手电筒,包括手电本体2,手电本体2前端连接有聚光罩1,手电本体2侧壁设有开关3和充电口10,开关3位于手电本体2侧壁前部,充电口10位于手电本体2侧壁后部,手电本体2侧壁中部外面固定连接有定位套4,定位套4外壁带有外螺纹,手电本体2侧壁外面设有护套6,护套6内壁固定连接有前连接套5和后连接套7,前连接套5位于护套6前端,后连接套7位于护套6后端,前连接套5内壁带有内螺纹,前连接套5的内螺纹与定位套4的外螺纹相对应,后连接套7内壁带也有内螺纹,后连接套7的内螺纹也与定位套4的外螺纹相对应,护套6既可以与前连接套5螺纹相连,也可以与后连接套7螺纹相连,开关3和充电口10均可以位于护套6内。
在本实施例中,手电本体2的底壁外周固定连接有后挡板9,后挡板9与手电本体2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后挡板9外周固定连接有侧挡板8,侧挡板8与后挡板9相垂直,侧挡板8与后挡板9围成的空间为护槽11,护套6后端可扣接在护槽11内,以避免日常使用时有灰尘进入充电口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松,未经林志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2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材建筑幕墙
- 下一篇:一种斜支撑与端墙主楞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