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92457.X | 申请日: | 2013-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1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陆国强;周庆国;张伟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1/02 | 分类号: | F16L11/02;F16L11/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老化 编织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编织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
背景技术
软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民用和建筑等行业,现有的编织软管其内管一般采用橡胶材料或者PVC塑料。这种编织软管在长期高温下使用时,橡胶材料(如:EPDM)容易出现老化,一般使用周期仅为2年,而PVC塑料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现有的编织软管虽然通过编织层的增强与保护,但是其内管的耐热抗老化性能较差,造成编织管的使用寿命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包括柔性内管和设置在柔性内管外的编织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内管为PEX软管,所述的编织层为不锈钢金属丝编织层或软质纤维丝编织层。
所述的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纤维丝编织层为尼龙纤维丝编织层或芳纶纤维丝编织层。
所述的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层与柔性内管的厚度之比为1:2~3。
所述的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金属丝编织层为不锈钢金属丝三上三下交叉编织结构,所述的软质纤维丝编织层为软质纤维丝一上一下或二上二下交叉编织结构。
上述的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编织层采用不锈钢金属丝编织层或软质纤维丝编织层,并且对于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编织结构,保证了编织强度,大大提高了编织管的耐压强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柔性内管采用PEX软管,耐腐蚀、柔顺性好,特别是耐热和抗老化性能优异,适用于水暖、油、气等多种管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编织层一上一下交叉编织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编织层二上二下交叉编织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编织层三上三下交叉编织结构。
图中:1-柔性内管;2-编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包括柔性内管1和编织层2,编织层2设置在柔性内管1外,并紧贴柔性内管1外壁。编织层2与柔性内管1的厚度之比为1:2~3。
柔性内管1为PEX软管,PEX为交联聚乙烯材料,其不存在有毒物质的释放,其具有比普通聚乙烯更耐热和抗老化性能。
编织层2为不锈钢金属丝编织层或软质纤维丝编织层,其中软质纤维丝编织层可以为尼龙纤维丝编织层或芳纶纤维丝编织层。当编织层2为不锈钢金属丝编织层时,其采用不锈钢金属丝三上三下交叉编织结构,如图4所示;当编织层2为软质纤维丝编织层时,其采用软质纤维丝一上一下或二上二下交叉编织结构,如图2和3所示。
上述的一种耐热耐老化编织软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编织层2采用不锈钢金属丝编织层或软质纤维丝编织层,并且对于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编织结构,保证了编织强度,大大提高了编织管的耐压强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柔性内管1采用PEX软管,耐腐蚀、柔顺性好,特别是耐热和抗老化性能优异,适用于水暖、油、气等多种管路。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2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