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燃料车用气瓶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2332.7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9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毛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7 | 分类号: | B60K15/0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7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车用气瓶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瓶固定支架,属于燃料箱的安装或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紧张,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清洁燃料CNG在城市出租车和城市客车上大量应用,由于柴油、汽油价格的不断飙升,使得车辆的使用成本不断提高,而天然气价格相对上述两种燃料成本较低,用户也非常希望大量使用,天然气车越来越多,所以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 在天燃气车制造技术领域中,主要有液化石油气汽车 (简称 LPG 汽车或LPGV)和压缩天然气汽车(简称CNG汽车或CNGV)。顾名思义,LPG汽车是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CNG汽车是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燃气汽车的CO排放量比汽油车减少90%以上,碳氢化合物排放减少70%以上,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35%以上,是目前较为实用的低排放汽车。
随着油价的攀升和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 将有更多的车辆使用天燃气燃料; 由于车用天燃气燃料使用气瓶存储,为避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突然加速和突然制动引起的气瓶窜动,需用支架将气瓶固定在车身上,随之而来的汽车储气瓶安装问题也引起多方关注,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传统的储气瓶安装方法是:先把储气瓶固定支架用螺栓固定在汽车后行李箱的地板上,然后把储气瓶安装在固定支架的弧形支撑板上, 各个部分的连接均采用刚性连接, 即钢板与钢板连接;支架上的弧形支撑板做得比较平坦,圆弧直径大于储气瓶直径,储气瓶与弧形支撑板的接触为线接触,容易晃动和滚动。因此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固定支架及其连接件便出现了松动、 异响甚至断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190896Y, 公告日2009年2月4日, 公开了一种CNG储气瓶固定支架, 固定支架包括两个支架总成和横连接梁, 支架总成包括两个立柱和至少一个支撑梁, 两个立柱与支撑梁垂直固定连接; 两个支架总成之间通过立柱与横连接梁连接。 该储气瓶固定支架只是提供了一个可以放置储气瓶的架子, 并不能解决实际当中存在的固定支架及其连接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出现的松动、 异响甚至断裂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燃料车用气瓶固定支架,本实用新型气瓶固定支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靠性高,加工方便;采用上下半圆固定带,使气瓶整个外径都处在夹紧固定的状态,增加了气瓶固定夹紧的可靠性;固定带搭肩处设置的加强件可以避免固定气瓶时或装配使用后,固定带折边处出现变形现象降低其可靠性;胶垫采用凹形结构设计可以防止与气瓶固定带出现错开等现象,便于工人的装配,保证了装配的一致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燃料车用气瓶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对称的底板固定件、两个对称的气瓶固定带支架、气瓶固定带和胶垫;气瓶固定带支架垂直固定于底板固定件;气瓶固定带由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组成,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合围成封闭的圆形区域,下固定带与气瓶固定带支架焊接固定,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两端均设有搭肩,搭肩上设有螺栓孔,上固定带与下固定带通过螺栓连接;胶垫位于气瓶固定带内侧。
上固定带和下固定带搭肩处设有加强件。
胶垫的横截面为“凹”字形;凹陷部分的宽度与气瓶固定带的宽度相同。
至少设有两个气瓶固定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气瓶固定支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靠性高,加工方便;采用上下半圆固定带,使气瓶整个外径都处在夹紧固定的状态,增加了气瓶固定夹紧的可靠性;固定带搭肩处设置的加强件可以避免固定气瓶时或装配使用后,固定带折边处出现变形现象降低其可靠性;胶垫采用凹形结构设计可以防止与气瓶固定带出现错开等现象,便于工人的装配,保证了装配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气瓶固定带结构示意图;
图4是胶垫的结构示意图;
1为底板固定件,2为气瓶固定带支架,3为气瓶固定带,4为胶垫,5为上固定带,6为下固定带,7为搭肩,8为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2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追尾碰撞下防挥鞭伤的平动吸能座椅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组件测试工装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