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按压式侧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2272.9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0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黄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16 | 分类号: | B05B1/16;B05B1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压 式侧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压式侧喷结构,特别是一种安装在壁面的侧喷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侧喷结构一般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出水方式的相互切换,这种通过旋转的切换方式不是很方便,同时也容易影响其密封性和整体的结构的稳定性;另一种是在没有喷水的情况下,属于收缩状态,藏在墙壁里,在通水的时候,进行伸张,伸出墙面,并无切换出水方式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式侧喷结构,该按压式侧喷可以通过按压侧喷面盖在侧喷有限空间里,在不改变外观前提下实现两功能切换。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切换方式方便、新颖,从人体结构来讲,更符合常人使用习惯。此种切换方式更顺手,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一种按压式侧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具有进水管的进水面盖、大弹簧、分水片、分水盘、内本体、出水面盖;所述分水片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所述分水盘上开设有两组与第一出水孔相配合的第二出水孔,所述内本体上开设有与其中一组第二出水孔相配合形成第一出水通道的第一过水孔,所述内本体上还开设有与另一组第二出水孔相配合形成第二出水通道的第二过水孔,所述出水面盖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相配合的喷水孔;所述分水片出水端设置有第一棘轮,所述分水盘进水端设置有第二棘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分水片片体的周侧均匀开设有2个第一出水孔;所述分水盘盘体的周侧均匀开设有4个第二出水孔,不同组的第二出水孔间隔90°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面盖与分水盘间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面盖与分水盘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分水片与分水盘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面盖周壁上均匀开设有卡接口,所述分水盘外周壁上均匀设置有与卡接口一一对应的卡接凸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内本体与分水盘间的第一出水通道上还设置有过水片与小弹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位于内本体与出水面盖间的第一出水通道设置有水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切换方式方便、新颖,只需轻按出水面盖就可实现普通水和按摩水直接的切换,同时具有很好的密封效果;卡接凸块与卡接口的配合固定,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水片的立体图。
图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水盘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参考图例,一种按压式侧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具有进水管1的进水面盖2、大弹簧3、分水片4、分水盘5、内本体6、出水面盖7;所述分水片上开设有第一出水孔41,所述分水盘上开设有两组与第一出水孔相配合的第二出水孔42,所述内本体上开设有与其中一组第二出水孔相配合形成第一出水通道8的第一过水孔61,所述内本体上还开设有与另一组第二出水孔相配合形成第二出水通道9的第二过水孔62,所述出水面盖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出水通道、第二出水通道相配合的喷水孔71;所述分水片出水端设置有第一棘轮42,所述分水盘进水端设置有第二棘轮52,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加上大弹簧三者的配合,形成了一类似自动圆珠笔的按压复位原理,使该按压式侧喷结构每次按压一次出水面盖就实现一次对两种出水方式的相互切换。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出水量,所述分水片片体的周侧均匀开设有2个第一出水孔;所述分水盘上均匀开设有4个第二出水孔,不同组的第二出水孔间隔90°设置,既其中一组第二出水孔的连线与另一组第二出水孔的连线相交,交点在分水盘的圆心处且每个第二出水孔离分水盘圆心的距离相等,具体参考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22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空气耦合超声振动换能器
- 下一篇:手机及其保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