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送机械及其泵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1745.3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4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赵玉坤;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8 | 分类号: | F04B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泵送系统;另外,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泵送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泵送物料的泵送机械(比如泵车、车载泵、砂浆泵等)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在这些泵送机械中,泵送系统是它们最为核心的构成部分之一。如图1所示,泵送系统通常包括驱动装置4、推杆3、输送缸1和活塞2;活塞2可滑动地设置于输送缸1内,推杆3的一端与驱动装置4连接,另一端与活塞2连接;泵送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驱动装置4带动推杆3做伸缩运动,当推杆3带动活塞2缩回时,输送缸1吸入物料;当推杆3推动活塞2伸出时,物料在活塞2的推动下从输送缸1内的泵出。
为防止活塞2与输送缸1内壁发生干摩擦,通常在输送缸1的特定位置设置润滑点,当活塞2运动至润滑点时,活塞2即可得到润滑;这种润滑方式只能在活塞到达润滑点时才能够得到润滑,无法保证润滑效果。
还有人提出在推杆3上设置润滑通道5并将润滑点设置在活塞2上的方案,理论上这种方式可保证活塞2在整个动作过程中都能得到润滑,但是这种方案需要利用润滑软管6将推杆3上的润滑通道5与润滑脂泵(或润滑油泵)连接起来,而推杆3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旋转运动,导致润滑软管6时常缠绕在推杆3上,这容易导致润滑通道不畅,严重影响润滑效果。
因此,如何提升泵送系统的润滑效果,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泵送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泵送系统的活塞在作业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润滑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泵送机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包括驱动装置、输送缸、推杆和活塞,所述推杆上设置有润滑通道,所述活塞上设置有润滑口;所述推杆上套设有可相对转动的润滑套环;所述润滑套环可随所述推杆进行伸缩运动,且所述润滑套环上设有与所述润滑通道的进口端配合的补给通道,所述补给通道用于给润滑通道补充润滑介质。
优选地,所述润滑套环包括环形本体,所述补给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上的内环槽。
优选地,所述泵送系统包括沿所述推杆长度方向设置的滑道;所述润滑套环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环形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道配合。
优选地,所述滑杆另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道内。
优选地,所述环形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内环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补给通道包括贯穿所述滑杆和滑块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内环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润滑通道上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活塞包括弹性密封体和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嵌在所述弹性密封体内,用于支撑所述弹性密封体。
优选地,所述润滑通道经支撑骨架延伸至所述弹性密封体的外周并形成所述润滑口。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泵送系统通过设置润滑套环,润滑介质(通常是润滑脂或润滑油)可从润滑套环的补给通道进入润滑通道,并且,润滑套环既可随推杆伸缩运动,又可相对推杆转动;当推杆在作业过程中发生转动时,润滑套环并不随推杆转动,这样可使连接在润滑套环上的润滑软管不会跟着推杆转动,进而防止润滑软管缠绕在推杆上,从而避免出现因软管缠绕在推杆上导致润滑不畅的现象。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泵送机械,包括动力系统及上述任一项的泵送系统,所述动力系统用于为所述泵送系统提供动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泵送机械通过采用上述泵送系统可有效提升活塞的润滑效果,因此,该泵送机械的维护频次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泵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泵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润滑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润滑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活塞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输送缸 2、活塞 3、推杆 4、驱动装置 5、润滑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1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台区配变低压380V侧出线多回路监测终端
- 下一篇:网络化备自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