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支护钢筋连接结构装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1734.5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7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史幸群;蒋仁欢;徐烨;李洪明;屈俊峰;曹跃峰;许建兵;肖春梅;王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2111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 基坑 支护 钢筋 连接 结构 装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钢筋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支护钢筋连接结构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建筑行业,尤其是在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方面,钢筋砼的设计,装配构件内的结构钢筋,通常采用螺纹钢筋,根据受力不同,一般采用的直径都在12-32mm不等,在砼构件装配连接时,由先伸出的砼端面型钢接头定位固定,再进行钢筋逐根焊接连接,最后再进行浇砼。通常钢筋砼结构由于受结构要求(一般指受拉、受弯及复杂受力因素),因此砼内的受力钢筋数量较多,如在梁与梁连接方面,最少4根钢筋,有时在跨度多的时候将达到28根之多;在柱与柱的钢筋连接方面,最少也是采用4根钢筋,而随着柱截面的增大,则连接的钢筋数量也随着增多;例如截面500mm*500mm砼柱,纵向钢筋多达8-10根。根据建筑规范,钢筋连接抗拉强度应不低于钢筋本体的抗拉强度。因此规定构件钢筋焊接连接时,单面的焊接长度需达到10倍的钢筋直径,如双面的焊接长度应达到5倍的钢筋直径。由于钢筋焊接为高空作业,排列又较密,存在空中多面焊接难度大,不仅用工量多,而且构件钢筋焊接的工作量也较大,也已成为装配式砼建筑现 场施工量最大的工序之一。同时在钢筋焊接时,一根焊条需3-5分钟时间,也直接影响了基坑支护钢筋砼装配的施工进度。
其次,由于基坑支护钢筋焊接基本都是地下作业,既有柱的竖向焊接,也有梁的横向焊接,不仅焊接难度大,而且焊接质量受焊工水平及人为操作因素影响较大,导致连强波动较大,焊接质量不能有效得到控制,会影响结构的整体强度,并留下质量隐患。同时,随着焊工工资成本的提高,以致焊接工人的劳动力成本将高于材料费,进一步增加了基坑支护钢筋焊接装配的施工成本。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有钢筋加压对口焊接,钢筋续接采用套筒连接,以及螺套连接方法,这些技术的应用虽能够使钢筋得到有效连接,不仅连接成本高,而且工序连接复杂,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基坑支护钢筋焊接装配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基坑支护钢筋砼构件定位装配,且钢筋连接不用焊接,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支护钢筋连接结构装配系统。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基坑支护钢筋连接结构装配系统,它包括钢筋头加热装置和钢筋头成型装置;所述钢筋头加热装置包括电弧加热装置和钢材电极板;所述钢筋头成型装置包括对合模具,挤压顶头,模具压紧油缸和轴向 顶头挤压油缸,所述模具压紧油缸与对合模具相连接,所述挤压顶头和轴向顶头挤压油缸相连接。
所述电弧加热装置与钢筋一端相连。
所述对合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
在所述对合模具内部中间设有圆柱形空腔。
所述圆柱形空腔共分为两段,其中一段为小直径圆柱形空腔,另一段为大直径圆柱形空腔。
在所述钢筋两端均设有连接套筒。
本实用新型配合连接套筒组成建筑结构钢筋砼,其整体方案是将建筑用螺纹钢筋两端头部先制成径向增粗环边厚≥5mm的圆柱形螺栓头,同时在圆柱形螺栓头内侧预先套设有外端为外螺纹、内端为缩口的连接套筒,一对钢筋连接只需一个套筒。操作步骤分为,首先将钢筋头部加热使其变红,然后放入增粗限位模具中进行夹紧,使其端面通过挤压逐步增粗,达到充满模具圆柱形,再次通过对合模具,使其在模腔限位作用下增粗,得到钢筋两头呈圆柱形螺栓头,最后再套上两个连接套筒,连接套筒视钢筋端部增粗头部结构而定。连接时,通过将预先一根套入的圆柱形螺栓头内侧外端内螺纹,与另一端圆柱形螺栓头外侧外端外螺纹相连接,并通过连接套筒进行螺纹旋转连接,直至旋紧,即得到建筑结构钢筋砼装配的目的。所述连接套筒长度采用150mm-200mm,材质为304不锈钢。增粗端头选用的半径增厚为4-10mm,增粗圆柱形长度为30-50mm。所述对合模具采用铸钢模具, 光洁度采用不低于4,硬度为230-260。所述加热装置采用380v电压,加热时间一般为3-5分钟,加热温度优选650-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17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木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吸收塔石灰石浆液扩散、溶解的供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