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0970.5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商庆新;陈敏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宝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32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膏 类药物 残留 清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膏类药物清除装置,具体的是一种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油膏类药物使用极其广泛,然而在换药时,必须将残留油膏清除干净,才能再次上药。目前的临床条件下,把残留油膏完全清楚是有难度的,容易在死角处留有药物垃圾,从而滋生细菌,造成发炎。而且在清理残留油膏时,常用手段为纱布擦拭,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并有扯开创面的风险。
因而,如何更有效更方便的清除残留油膏,减轻患者痛苦,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它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清理效果好,不易损伤创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接触清洁头、振动发生部分和负压吸引部分;其中:该接触清洁头由海绵构成,具有圆柱形外形,剖面为凹字形;该接触清洁头与振动发生部分均固定于外壳中;该负压吸引部分由负压管及负压源构成,负压管一端连接在负压源,另一端贯通外壳进入接触清洁头的凹字形的中空部分。
所述的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清洁头的海绵为具有开孔结构的聚氨酯海绵、聚醚海绵或乳胶海绵。
所述的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清洁头的直径范围:15mm~150mm。
所述的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发生部分采用直流振动电机,电压范围1.5V~4.5V。
所述的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吸引部分的负压源为通过挤压产生负压的橡皮球或活塞负压泵或通过挤压产生负压的橡皮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清理效果好,不易损伤创口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触清洁头的底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膏类药物残留清除装置。如图1、2所示:它包括接触清洁头1,振动发生部分和负压吸引部分4。
本实用新型中的接触清洁头1由海绵构成,圆柱形外观,直径范围为15mm~150mm,剖面为凹字形,中空部分可以暂时容纳所吸附的残留油膏;海绵为开孔结构,故可以吸纳油膏于海绵中,并使油膏可以透过海绵进入接触清洁头1的中空部分。接触清洁头1为可替换形式,与振动发生部分(如:直流振动电机3)均固定于外壳2中。
本实用新型中的直流振动电机3的电压范围1.5V~4.5V,可使用电池供电,移动便捷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的负压吸引部分4由负压管4A及负压源4B构成。负压管4A一端连接在负压源4B,一端贯通外壳2进入接触清洁头1的中空部分。负压源4B可以是外接负压吸引机,可以是依靠挤压橡皮球产生的负压,可以是活塞负压泵等形式。优选的,小型无源负压发生装置如手动活塞泵等可以做到整个设备一体化,极大提高设备便携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负压源4B可以是外接负压吸引机,可以是依靠挤压橡皮球产生的负压,可以是活塞负压泵等形式。优选的,小型无源负压发生装置如手动活塞泵等可以做到整个设备一体化,极大提高设备便携性。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3所示,选用15mm直径的接触清洁头1;负压源4B为通过挤压产生负压的橡皮球,直流振动电机3选用扁平直流振动马达,使用1节AAA电池驱动。使用时启动直流振动电机),经由外壳2带动接触清洁头1做微幅振动,将接触清洁头1轻置于残留油膏处,在振动作用下油膏被抹开,不再粘附于创面上,挤压橡皮球经过负压管4A在接触清洁头1内形成负压,将油膏与创面分离,把油膏吸入接触清洁头1的海绵内,暂存于接触清洁头1 的中空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宝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宝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09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