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脉输液器一体化加温止液自动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0397.8 | 申请日: | 2013-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谭超;余强;马文杰;翁丰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63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输液 一体化 加温 自动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报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静脉输液器一体化加温止液自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的静脉输液器只有单一的加温装置或者单一的止液装置,单一化的加温或者止液功能在各方面都存在缺陷,单一的加温装置不能够提供止液功能,使输液患者存在空气栓塞的危险,而单一的止液装置缺乏加温功能也会使患者在冬天产生身体不适,甚至出现痉挛、身体麻木的不良症状,单一的止液装置只有止液功能并不能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单一的输液控制装置都因此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静脉输液器一体化加温止液自动报警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功能丰富和方便实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加热板、输液器滴壶入口、里壳、外壳、蜂鸣器、输液器滴壶出口、浮子、铜套激光管、电路板、输液器滴壶和光敏电阻, 其特征在于输液器滴壶的外侧紧贴加热板,加热板外侧紧贴里壳,里壳和外壳之间连有蜂鸣器和电路板,位于输液器滴壶底部的输液器滴壶出口顶部设有浮子,输液器滴壶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有铜套激光管和光敏电阻,输液器滴壶顶部为输液器滴壶入口,电路板连接加热板、蜂鸣器、铜套激光管和光敏电阻;铜套激光管与光敏电阻在同一直线上 。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加温、止液和自动报警的功能,不仅可以根据输液环境的温度情况选择加温功能,还能在输液终末或者更换输液瓶时自动截留输液残余液体,使得输液器在无人工干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留部分液体,从而阻止空气在液体输完后进入人体,并且及时提醒医护人员进行处理,极大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减少了医患纠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在图中,1、加热板 2、输液器滴壶入口 3、里壳 4、外壳 5、蜂鸣器 6、输液器滴壶出口 7、浮子 8、铜套激光管 9、电路板 10、输液器滴壶 11、光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加热板1、输液器滴壶入口2、里壳3、外壳4、蜂鸣器5、输液器滴壶出口6、浮子7、铜套激光管8、电路板9、输液器滴壶10和光敏电阻11, 其结构特点是输液器滴壶10的外侧紧贴加热板1,加热板1外侧紧贴里壳3,里壳3和外壳4之间连有蜂鸣器5和电路板9,位于输液器滴壶10底部的输液器滴壶出口6顶部设有浮子7,输液器滴壶10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有铜套激光管8和光敏电阻111,输液器滴壶10顶部为输液器滴壶入口2,电路板9连接加热板1、蜂鸣器5、铜套激光管8和光敏电阻11;铜套激光管8与光敏电阻11在同一直线上。
在装置中,使用5V电源供电,采用铜套激光管8(激光二极管)和光敏电阻11来做传感器,电路板9中有定时器、电容、电阻连接组成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脉冲变换电路。该结构依托滴壶悬挂在输液器上,使用时可以对半打开,装置里壳空间根据滴壶设计刚好能够包裹住整个滴壶,为装置工作的稳定,使用自锁式外壳。浮子7在止液输液器滴壶10底部中,为保证光敏电阻11的灵敏度,输液器的滴壶在避光里壳里,控制电路部分在电路板9处;通过加热板1实现输液加温功能,止液器的浮子7活塞整体密度比输液液体小,浮在液面上,但是不会堵住输入口,输液完全时随液体流至输出口,并堵住输液器滴壶出口6,阻挡了空气进入人体,并触发报警系统,蜂鸣器5工作。
如图2所示,用普通5V电源适配器连接,输出信号VCC电路的正极,电容、电阻与555芯片连接,第一个555处于单稳态触发器,第二个555处于多谐振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03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