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灌式粉液双腔室输液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9781.6 | 申请日: | 2013-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8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邹瑰丽;伍海英;张爱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M5/14;B29C65/02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灌式粉液双腔室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输液包装袋,特别指一种侧灌式粉液双腔室输液袋。
背景技术
粉-液双腔室输液袋产品是一种即配型输液产品,该产品将输液袋分成两个腔室,即装有注射用溶剂的液腔室和装有药物粉末的粉腔室两部分,两个腔室之间通过弱焊条进行分隔,使用前,两腔室互不连通;使用时,医护人员只需轻轻挤压液腔室,开启两腔室之间的弱焊条,即可使两腔室内的注射用溶剂和药物粉未充分混合,供临床使用。从而消除了临床中配置输液时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便利。
粉-液双腔室输液袋通常先进行弱焊分隔条及袋体的成型焊接,然后进行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与袋体的焊接,并通过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作为灌药口进行注射用溶剂的灌装,最后进行拉环式密封盖与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的加热融焊,从而完成粉-液双腔室输液袋液腔室的最终密封。然而这种制袋方法的最终密封效果取决于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与拉环式密封盖的焊接面是否平整、热融效果等有关,生产工艺较复杂,同时还取决于拉环式密封盖本身的质量,由于拉环式密封盖本身的制造工艺较复杂,为保证易拉效果同时还可能出现拉环处过切、沙眼等现象,造成不易发现的潜在质量风险。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还同时作为注射用溶剂的灌液口,为保证注射用溶剂的灌装速度,往往将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尺寸设计较大,用料就多,这就增加了塑料输液容器用聚丙烯接口与拉环式密封盖的生产成本。综上述,该产品还存在生产成本较高、有潜在质量风险、生产工艺较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能有效降低产品质量风险的侧灌式粉液双腔室输液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由液腔室和粉腔室组成的袋体,及焊接在袋体上的输液管,其中液腔室与粉腔室通过弱焊分隔条分隔,其中:
袋体的粉、液双腔独立密封,并在液腔室一侧预留灌装药液的侧边开口,且通过侧边开口灌装药液后,再由加热模具对侧边开口密封焊接成侧边焊接面完成液腔室的最后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输液袋侧边开口对注射用溶剂进行灌装,并通过侧边封口实现输液袋液腔室的最终密封,改变现有粉-液双腔室输液袋通过塑料输液容器用接口作为灌药口将注射用溶剂装入液腔室、且通过拉环式密封盖与塑料输液容器用接口热融密封以实现输液袋液腔室的最终密封的制袋方法,简化了粉-液双腔室输液袋生产工艺;且在侧灌式粉-液双腔室输液袋顶端焊接经一次性注塑成型具有独特全密封设计的输液管盖,更有效地保证了粉-液双腔室输液袋的无菌密封效果,提高了粉-液双腔室输液袋的安全性。因在输液袋顶端热合焊接的经一次注塑成型具有独特全密封设计的输液管盖,无需作为注射用溶剂的灌药口,可将其做到最经济的尺寸,节约输液袋成本,经济效益高。并且开口灌装方式对于规格较大的注射用溶剂灌装时可大大提高灌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边开口未焊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边开口已焊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由液腔室3和粉腔室7组成的袋体4,及焊接在袋体4上的输液管,其中液腔室3与粉腔室7通过弱焊分隔条5分隔,其中:
袋体4的粉、液双腔独立密封,并在液腔室3一侧预留灌装药液的侧边开口1,且通过侧边开口1灌装药液后,再由加热模具对侧边开口1密封焊接成侧边焊接面8完成液腔室3的最后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腔室3的顶部焊接有一次性注塑成型的全密封输液管盖2。所述的粉腔室7的尾部冲切有袋体悬挂用挂孔9,粉腔室7的两侧冲切有袋身定位孔6。所述的袋体4整体由非PVC多层共挤输液用膜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9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