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凸轮组合结构及多车型共用夹具的控制系统切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87753.0 | 申请日: | 2013-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8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姜海涛;陈小泉;桑大群;黄星丽;陈明鑫;胡炜;于海江;苏钊;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 组合 结构 车型 共用 夹具 控制系统 切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系统,尤其涉及凸轮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焊装夹具是汽车白车身生产时的一种辅助工具,它将工件准确定位并固定在指定位置,常用的夹具主要通过气动系统控制其夹紧或打开状态。
为提高夹具的使用效率,常采用一种能用于多种车型夹具,夹具的气动系统设计直接关系到整副夹具的操作性和安全性。如图1所示,R2、R3、R4为该夹具所需满足的三种车型,分别对应信号接口B、A、E,信号接口C对应R2和R3的共用夹具。其中瞬间信号阀1被按压后向被动阀2发出瞬间信号又自动弹起恢复原状;被动阀2受左右的信号影响而改变气路导向;手动阀3、手动阀4需要人为的左右移动后才能改变气路导向。
切换系统的工作流程为:信号阀1受压后给被动阀2一个向右的信号,被动阀2的阀芯偏右,进而打通了主气路和手动阀3的连接关系,手动阀3的状态分为两种:在受到人为向左按压时(图示状态),阀芯偏左,将气流导向了信号接口C和手动阀4,将气路切换至R2或R3的生产状态,具体车型取决于手动阀4的状态;未受到人为向左按压时,阀芯偏右,将气流导向信号接口E,从而将整个气路系统切换至R4车型的生产状态下。上述气路的操作顺序为:先将手动阀3和手动阀4的状态将控制系统调至预期的车型,再按信号阀1进行夹紧活动。
上述切换系统存在的缺点:上述技术的按钮较多,增加了成本和员工出错率,切换车型的操作较繁琐且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切换系统在每次切换前需要将所有的夹具恢复至原始状态,防止两不同车型之间的夹具发生干涉,此操作称为信号清零。在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完成后,夹具都会恢复至原始状态,但当发生意外情况时,上述技术没有自动的清零措施,只能靠人工将流程重新操作一遍使夹具状态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切换系统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凸轮组合结构,该结构在每次切换车型之前都强制系统清零,降低了操作隐患。
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凸轮组合结构,其包括:旋转轴、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多向凸轮、多个固定在旋转轴上的单向凸轮;所述单向凸轮具有一个凸出部,所述多向凸轮具有多个沿旋转轴周向分布的凸出部,所述多向凸轮的凸出部个数与旋转轴上所述单向凸轮的个数一致,所述多向凸轮的凸出部与所述单向凸轮的凸出部交错分布。
可选择的,所述多向凸轮、所述单向凸轮与所述旋转轴为分体式结构。
可选择的,所述多向凸轮、单向凸轮与所述旋转轴之间采用键联接。
一种多车型共用夹具的控制系统切换结构,其包括上述的凸轮组合结构,以及
阀组;
固定支架;
旋转开关;
所述阀组包括清零阀和多个信号阀,所述清零阀与所述多向凸轮配合,所述信号阀与相应的单向凸轮一一对应配合,所述凸轮组合结构的旋转轴被所述固定支架支撑固定以使其绕旋转轴中心旋转,所述旋转开关与所述凸轮组合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阀组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
可选择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座、连接螺栓、上盖板,所述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板。
可选择的,所述连接螺栓的个数为两个,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对称分布。
可选择的,所述固定支架上具有车型指示标,所述旋转开关上具有与所述车型指示标对应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凸轮组合结构中,旋转轴转动时,多向凸轮的凸出部与各单向凸轮的凸出部交替起作用,该结构能够与控制阀接触来传递信号进而完成所需操作,该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实现必须操作与各种特定操作的组合。
凸轮组合结构应用到多车型共用夹具的控制系统切换结构中,能够实现如下功能:每次切换车型时都有一次强制的控制系统清零步骤,降低了操作隐患,增强了系统可靠性;且该结构减少了车型切换按钮的个数,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多车型共用夹具的控制系统切换结构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组合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向凸轮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凸轮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车型共用夹具的控制系统切换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组合结构与阀组配合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车型共用夹具的控制系统切换结构的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车型指示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量质量分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数据填充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