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尘式全自动开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7351.0 | 申请日: | 2013-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2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依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亮 |
主分类号: | E04F21/00 | 分类号: | E04F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台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 全自动 开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墙壁开槽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吸尘式全自动开槽机。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电气安装施工中对墙壁开槽通用的方法是:使用手提式切割机先切割出两道槽线,再使用专用电锤进行剔凿,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由于没有设置除尘设备,切割时产生的飞尘飞扬,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容易使操作者吸入飞尘太多形成肺病,致使工价增高;二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三是市场上现有的开槽机的结构复杂,造价高,重量大,不易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产生成本低的吸尘式全自动开槽机。
吸尘式全自动开槽机,在横向滑道上设置有动力装置驱动可沿横向滑道移动的竖直的支架,支架的上部设置有可沿墙面滚动的万向轮,万向轮之下的支架上设置有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支架上竖直移动的大托板,大托板上设置有动力装置驱动可纵向移动的小托板,小托板的前部设置有接近开关及平行于待开槽墙面的电机驱动的转轴,转轴上安装有两片以上的开槽锯片,开槽锯片的一侧设置有吸尘口,所述的吸尘口通过波纹管与吸尘器连通,接近开关探测的开槽锯片距离待开槽墙面的距离信号传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按照输入的开槽轨迹控制动力装置及电机的动作。
上述的开槽锯片的后部设置有安全罩。
上述沿横向滑道移动的竖直的支架通过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齿条机构或丝杆机构或链轮链条机构传动。
上述在支架上竖直移动的大托板通过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齿条机构或丝杆机构或链轮链条机构传动。
上述大托板上设置有动力装置驱动可纵向移动的小托板由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齿条机构或丝杆机构或链轮链条机构传动。
上述的动力装置是电动机或步进电机或减速电机或气动机。
上述的转轴上相邻的两开槽锯片之间设置有间隔片。
上述的两片以上的开槽锯片有三片或四片或五片,所述的开槽锯片是圆形锯片。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按开槽的宽度叠加多个圆形锯片,一次完成全部开槽工序,圆形锯片之间的碎屑,无需再进行剔除工艺,施工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开槽深度可调。
3、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上安装的圆形锯片可根据需要的开槽宽度进行叠加,适用于对不同宽度要求的部位进行开槽,使用范围广。
4、本实用新型采用雾化除尘,除尘效果好,节约水资源,减少了飞尘对人体的伤害。
5、本实用新型利用控制器进行全自动控制,在待开槽墙面上的定位准确,全自动运行,开槽效率高,操作人员输入开槽的轨迹指令后即可远离作业现场,可有效避免开槽产生的粉尘对人体的伤害,适用于做新老墙面内埋设暗线等用途的开槽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
吸尘式全自动开槽机,在地面10上的横向滑道12上设置有动力装置驱动可沿横向滑道移动的竖直的支架22,支架22的上部设置有可沿墙面滚动的万向轮23,万向轮23之下的支架22上设置有动力装置驱动可在支架22上竖直移动的大托板20,大托板20上设置有动力装置驱动可纵向移动的小托板19,小托板19的前部设置有接近开关25及平行于待开槽墙面的电机17驱动的转轴,转轴上安装有两片以上的开槽锯片27,开槽锯片27的一侧设置有吸尘口30,所述的吸尘口30通过波纹管与吸尘器31连通,所述的吸尘器31可以安装在地面10上或支架22上或大托板20上或小托板19上,接近开关25探测的开槽锯片27距离待开槽墙面24的距离信号传送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按照输入的开槽轨迹控制动力装置及电机17的动作。
为了方便运输及搬运,所述的横向滑道12及支架22可分别或全部设置成多段连接或折叠式结构,所述的多段连接或折叠式结构可利用螺栓、连接板作为连接件进行连接或拆卸,也可以利用卡扣式结构进行连接或拆卸,也可以利用铰接式结构进行连接或拆卸。
上述的开槽锯片27的后部设置有安全罩28,防止开槽锯片27开釆下的飞尘外飞。
上述沿横向滑道12移动的竖直的支架22通过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齿条机构或丝杆机构或链轮链条机构传动。
上述在支架22上竖直移动的大托板20通过动力装置驱动的齿轮齿条机构或丝杆机构或链轮链条机构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亮,未经李宏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系统运算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高纯氧化铜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