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刹护套焊接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7150.0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尹佳星;吕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套 焊接 结构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手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刹护套焊接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设计过程中,手刹护套与手刹盖板之间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手刹盖板上的焊接柱通常有圆柱形、一字型和十字型等结构,圆柱形和一字型的结构通常都存在焊接强度不够的问题,而十字型的焊接柱保证了焊接强度,但十字型的结构占用空间大,手刹盖板与手刹护套之间配合面处不足以布置十字型的焊接柱,同时十字型的焊接柱还存在焊渣外溢的风险,影响产品外观。现有技术不能解决手刹盖板与手刹护套之间配合面不足且焊渣外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刹护套焊接结构及车辆,解决了手刹盖板与手刹护套之间配合面不足且焊渣外溢的问题,耐用性增强且产品美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刹护套焊接结构,包括手刹盖板和盖置于所述手刹盖板的手刹护套,其中,所述的手刹护套焊接结构还包括:
所述手刹盖板上设置的多个焊接柱,所述焊接柱的断面为T字型;
所述手刹护套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焊接柱配合的装配孔;
所述手刹护套盖置于所述手刹盖板上时,每个所述焊接柱进入与之对应的所述装配孔中。
其中,所述手刹盖板和所述手刹护套上分别设有一手刹安装孔,所述焊接柱围绕于所述手刹盖板的所述手刹安装孔周围,与所述焊接柱对应的所述装配孔围绕于所述手刹护套的所述手刹安装孔周围。
其中,所述焊接柱进入与之对应的所述装配孔后,以焊接方式焊接所述焊接柱和所述装配孔。
相应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手刹护套焊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手刹盖板和手刹护套存在安装手刹的安装孔,使多个T型焊接柱围绕在手刹盖板上,与多个焊接柱相对应的装配孔也围绕在手刹护套上,由于手刹盖板与手刹护套之间配合面足够T型焊接柱焊接,在T型焊接柱进入到装配孔后,以焊接方式固定焊接,这样焊渣不会外溢,耐用性增强且产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刹盖板和手刹护套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刹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刹护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手刹盖板;
2-手刹护套;
3-焊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解决手刹盖板与手刹护套之间配合面不足,焊渣外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刹护套焊接结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手刹盖板1和盖置于所述手刹盖板1的手刹护套2,其中,所述的手刹护套焊接结构还包括:
所述手刹盖板1上设置的多个焊接柱3,所述焊接柱3的断面为T字型;
所述手刹护套2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焊接柱3配合的装配孔;
所述手刹护套2盖置于所述手刹盖板1上时,每个所述焊接柱3进入与之对应的所述装配孔中。
本实施例中,手刹盖板1上的多个焊接柱3是T字型的,进入手刹护套2上的装配孔,T字型的焊接柱3接触的面积足够焊接,这样就既能保证焊接强度又能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焊渣外溢风险,保证了产品外观。
在实际应用中,手刹护套2是在手刹使用过程中保护手刹盖板1的,对这种特定的应用就有对应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刹护套焊接结构中,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手刹盖板1和所述手刹护套2上分别设有一手刹安装孔,所述焊接柱3围绕于所述手刹盖板1的所述手刹安装孔周围,与之对应的所述装配孔围绕于所述手刹护套2的所述手刹安装孔周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刹护套2和手刹盖板1要配合手刹使用,而每个焊接柱3和每个装配孔,在对应的位置上都应该安装得当,这样就既能保证焊接处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焊渣外溢风险,保证了产品外观。
不同部分需要牢固连接在一起,防止震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断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刹护套焊接结构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焊接柱3进入与之对应的所述装配孔后,以焊接方式焊接所述焊接柱3和所述装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