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声学部件热成型冲压模具的电热管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7139.4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8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声学 部件 成型 冲压 模具 热管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成型技术领域,适用于汽车热冲压产品生产工艺流水线,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声学部件热成型冲压模具的电热管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声学部件冲压模具的加热系统一般有两种:(1)采用电热板加热系统,对铸件模体背腔安装的电热板进行加热;(2)通过油加热系统,对实心模体钻打深孔并通之以高温油液进行加热。这两种加热系统各有弊端:其中电热板加热系统的热散失严重,由于电热板安装贴合于模体背部空腔面上,由于铸件背腔中空,热量由模体外部传递经模体再至型面,大部分的热量已散失于空气中,其次安装要求高,电热板与背腔贴合面一旦出现空隙,则对应部位就会出现加温不均、控制失效等情况,故通常制作模具时需要另外进行铸件背腔的光平加工。
至于油液加热系统安全性通常较差,加热系统的密封性一旦出现问题,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且对环境冲击大,经常在生产换模、检修维护时,发生油液外溢的情况,导致生产环境脏污且难以清理。
综上所述,可知这两种生产工艺能耗大,人员作业效率低,安全性低,环境冲击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声学部件热成型冲压模具的电热管加热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同时提高人员操作安全性,并能较大节约工装开发成本。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声学部件热成型冲压模具的电热管加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模、下模,其中上模上部表面设置有布线槽,所述布线槽将上模表面分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所述上模沿长度方向的侧面深孔中设置有加热管,上模上部表面插孔中设置有热电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模体宽度方向的表面紧固有接线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管插入式安装于模体内部,可极大减少热能散失;另外因其保留使用通电加温,短路时电源自动断开,避免使用油液加热系统的泄漏不可控隐患,安全且环保。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适应产品尺寸大小不一、型面落差复杂冲压模具,能保证冲压模具加热的稳定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节约制作成本,并能提高制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模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2中,包括加热管1、热电偶2、布线槽3、接线盒4、上模5、下模6、第一模块7、第二模块8、第三模块9、第四模块10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声学部件热成型冲压模具的电热管加热系统,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模5、下模6,其中上模5上部表面设置有布线槽3,所述布线槽3将上模5表面分为第一模块7、第二模块8、第三模块9、第四模块10,所述上模5沿长度方向的侧面深孔中设置有用于对模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管1,上模5上部表面对应于第一模块7、第二模块8、第三模块9、第四模块10处的插孔中分别设置有热电偶2,用于测试各区模块内的温度。
所述上模5模体宽度方向的表面紧固有接线盒4。
本实用新型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加热、分布、分区及模具的安装需求,对加热系统进行数据制作,然后购置已按数据设计要求完成钻打深孔的实心料作为模体,再根据数据中的电热管分布、分区进行功率计算并制造复合要求的电热管,然后进行加热管安装接线工作,在模具主体完成加工后,将热电偶插入上模、下模表面深孔中,加热管及热电偶的连接导线经布线槽后接入接线盒中;电源开启后,加热系统工作,对温控柜设定各区需求温度值,各区加热管开始升温加热,当实际温度达到温度设定值后,模体中的测温头将反馈信号至温控柜,使电源断开停止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7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边机
- 下一篇:一种辊道通过式抛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