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侧引出网侧端子的非晶体合金干式牵引整流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6841.9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6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张楠;王百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集团北京华泰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9;H01F27/2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出 端子 非晶体 合金 牵引 整流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流变压器。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地铁的干式牵引整流变压器的设计方案和非晶合金干式牵引整流变压器的设计草案,通常采用网侧线圈的端子在高低压两侧引出,线圈内部电场分布不均匀,线圈结构尺寸庞大,材料消耗多,变压器的损耗大,运行维护费用高,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同侧引出网侧端子的非晶体合金干式牵引整流变压器,以达到线圈电场分布均匀,变压器线圈内部电场分布均匀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同侧引出网侧端子的非晶体合金干式牵引整流变压器,包括第一铁芯柱、第二铁芯柱、第三铁芯柱,所述的第一铁芯柱、第二铁芯柱、第三铁芯柱自内而外分别套装阀侧线圈、网侧线圈,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铁芯柱外套的网侧线圈均分为上下对称的两个部分,分别为上网侧线圈和下网侧线圈,所述的上网侧线圈包括上主绕组、上移相绕组,所述的下网侧线圈包括下主绕组、下移相绕组;所述的上主绕组、上移相绕组设有多个上分接端子,上分接端子同圆周排布形成上分接圆盘,上主绕组的上分接端子与上移相绕组的上分接端子相对,两者之间通过能旋转的上分接端子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的下主绕组、下移相绕组设有多个下分接端子,下分接端子同圆周排布形接下分接圆盘,下主绕组的下分接端子与下移相绕组的下分接端子相对,两者之间通过能旋转的下分接端子连接件电连接;上移相绕组进线端子与下移相绕组进线端子之间的通过进线连接板连接;所述的上分接圆盘、下分接圆盘、上移相绕组进线端子、下移相绕组进线端子均设于变压器的同一侧。当网侧线圈端子在两侧引出时,将在更多的侧面出现非圆形电场分布的边界,根据电磁场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此时电场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会变差。且当网侧线圈的端子在两侧引出时,外模具的面板必须做成两个,而外模具的面板是模具中造价最高的部件,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模具的复杂程度;而本技术方案同侧引出网侧端子,具有网侧电压调节方便,线圈电场分布均匀,网侧线圈的模具大大简化、模具制造费用大幅度降低的优点。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上主绕组、上移相绕组、下移相绕组、下主绕组从上至下分别套装在第一、第二、第三铁芯柱上分别成为C相的网侧线圈、B相的网侧线圈、A相的网侧线圈。
所述的上分接端子连接件和下分接端子连接件分别为上铜板和下铜板,所述的上铜板中部设有与其电连接的上中心端子,所述的下铜板中部设有与其电连接的下中心端子,上铜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上主绕组的上分接端子和上移相绕组的上分接端子上使上主绕组与上移相绕组电连接;下铜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下主绕组的下分接端子和下移相绕组的下分接端子上使下主绕组与下移相绕组电连接;上铜板能以上中心端子为中心旋转使其两端与不同上分接端子连接来调整上网侧线圈匝数,下铜板能以下中心端子为中心旋转使其两端与不同下分接端子连接来调整下网侧线圈匝数。
所述的上分接端子、下分接端子、上中心端子、下中心端子呈圆台状,上分接端子与上中心端子外端面相平;下分接端子、下中心端子外端面相平。
所述的上移相绕组进线端子与下移相绕组进线端子设于同一高度位置;进线连接板横向设置,其两端分别搭接在上移相绕组进线端子、下移相绕组进线端子上使上、下移相绕组通过进线连接板对应连接到电网A相、B相或C相。
所述的上铜板、进线连接板、下铜板从上至下依次排列。
第一铁芯柱上的上、下主绕组尾端分别与第二铁芯柱上的上、下中心端子连接;第二铁芯柱上的上、下主绕组尾端分别与第三铁芯柱上的上、下中心端子连接;第三铁芯柱上的上、下主绕组尾端分别与第一铁芯柱上的上、下中心端子连接。
有益效果:同侧引出网侧端子,具有网侧电压调节方便,线圈电场分布均匀的优点;分接端子为等高度以及平直的铜板连接端子,克服了以往技术中的电极形状紊乱,容易出现放电的弊端,提高了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和变压器使用寿命。网侧线圈的模具大大简化、模具制造费用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线端子和上、下分接端子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接端子及铜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集团北京华泰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集团北京华泰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68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