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复位榫卯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6472.3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会峰;陆伟东;刘伟庆;鞠冬冬;岳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58;E04B1/48;E04C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榫卯节点,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木结构的梁柱榫卯节点,主要(但非排他地)用于既有木结构梁柱榫卯节点的加固及震损后的修复,也可用于新建木结构梁柱榫卯节点的增强。
背景技术
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从古代皇宫建筑、庙宇殿堂,到居民住宅,大量采用古建筑木结构形式;同时古建筑木结构分布区域广泛,几乎遍及全国,留传至今的著名古建筑木结构有:北京故宫、山西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承德避暑山庄等。我国古建筑木结构蕴含着宝贵的中国传统营造技艺和建筑文化,为世界性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对这些古建筑木结构进行修缮加固及保护。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由榫卯连接,典型的即为梁端做成榫头形式,柱身做成卯口形式,这种连接节点具有刚柔并济的作用,结合我国古建筑木结构体系自身,具有良好的抗弯能力和耗能能力。然而由于外界因素作用(地震、台风、环境温湿度等)和木材自身缺陷等原因,在榫卯节点部位发生挤压变形后,榫和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变形,这就使得榫卯节点逐渐变得松动、榫和卯之间空隙加大,更甚者出现局部拔榫、节点松脱等现象。上述破坏症状使得榫卯节点由半刚性状态转变为铰接状态,不仅使其弯剪扭等基本承载能力降低,而且严重影响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抗侧力能力和结构稳定性,加剧了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同时,由于地震后较大的残余变形,古建筑木结构在震后很难修复。因此,为了对现有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加固、震损后修复,甚至包括对新建仿古木结构建筑的增强,急需针对榫卯节点提出适宜、有效的加固修复方法。
既有的木结构榫卯节点的加固方式主要有:马口钉加固(直接固定)、U型扁钢加固(用扁钢在节点部位沿梁柱截面握裹,采用钉来固定)、节点处附加支撑加固和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布等)加固等,这些加固方法有效防止了拔榫、落梁等灾害性破坏形式。但这些方法还存在如下问题:
1)不易更换和检修。对于铁质加固构件,由于锈蚀问题导致更换困难,同时带来安全隐患;对于FRP加固方式,由于FRP采用结构胶粘贴于木构件表面,使其很难进行更换,也不容易对加固部位进行检修。
2)震后难复位问题依旧存在。传统加固方法一般均可提高榫卯节点的刚度,同时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但在地震后,其依然存在残余变形,恢复就位仍较困难,修复成本也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自复位能力的古建筑木结构大木构架的榫卯节点,该节点具有较高的抗弯能力、耗能能力,该节点既能保证小震下结构稳定,又能实现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并控制结构损伤,震后结构自复位的理想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复位榫卯节点,包括木梁、木柱、梁柱间的榫卯节点和预应力筋,所述木梁与木柱之间通过榫卯节点连接,所述预应力筋沿木梁纵向贯穿木梁和木柱,预应力筋的端部通过锚板、锚垫板和锚具,在木柱上背对木梁的一侧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木梁和木柱的横截面为方形、矩形或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木梁材质为原木、锯材、胶合木(glulam)、单板层积材(LVL)、平行木片胶合木(PSL)、层叠木片胶合木(LSL)、其他工程木材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榫卯节点为燕尾榫、半榫或透榫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筋为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丝束、精轧螺纹钢或FRP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筋设置在套管内,套管设置在位于木梁上下两侧开设的槽道中,用量和预应力均匀配置,套管材质为塑料、金属或FRP,待张拉施工完毕后采用小木条和专用结构胶将槽道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锚板材质为钢材或硬木,锚板直接接触固定于木柱表面,或者嵌入木柱并保持锚板和木柱外表面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的锚垫板采用钢材或钢材和硬木的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锚具选用夹片式锚具、粘结式锚具、支承式锚具、锥塞式锚具或螺母锚具。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复位榫卯节点,小震下,梁柱节点与固接节点相同;中震或大震下,利用榫卯节点的摩擦滑移特性实现耗能,同时,榫卯节点和预应力筋作用共同提供转动刚度,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会破坏,预应力筋始终处于弹性状态;地震作用过后,木柱和木梁基本没有明显破坏和残余变形,在预应力筋的作用下,梁端基本回到初始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结构出现大变形但不致破坏,震后结构自复位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6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复合跳线横担的单柱输电线路耐张塔
- 下一篇:塑钢中空多孔阳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