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6466.8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史践;本·帕克;唐义生;梁子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24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电动汽车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等各种机动车辆、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具体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
背景技术
电动车因其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而逐渐得到推广。但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普遍都是低速、低质、低价的,导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期待很高而评价不高。
目前电动汽车主要是用钢板材料焊接而成,质量重,不满足电动汽车车身对轻量化的要求。模具繁多,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成本高。车身的吸能缓冲能力较差,其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低且改型不方便。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1011428491公开的一种新型塑料车身结构,其将车身分解为顶盖、底座、左车门、右车门、前挡板、后挡板六大部件,每一部件均由硬质塑料内片和外片结合形成的夹层构件及设于夹层构件内的铝合金内支架和泡沫塑料组成。该结构的缺点是:
1、在夹层构件内设置铝合金内支架虽能保证强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和制作工艺;
2、硬质塑料内片和外片分体制作,不但成型麻烦,而且在套装完铝合金内支架后还需要将内、外片固接在一起以形成夹层构件,整个制作过程非常烦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新式车身方案,其质量轻,满足电动汽车轻量化要求;且模具数量少,工艺简单,成本低;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高,同时改型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包括车身主体,还包括前机罩,设置在车辆的前车轮拱上,并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前保险杠,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并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后背门,与所述车身主体相连接设置于在车辆的后端;其中,所述前机罩和所述前保险杠的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的部分隔开预定距离而设置,以露出所述车身主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辆采用内外双层碳纤复合材料粘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保险杠以平滑的阶梯形状形成,以使其高度随着靠近所述前机罩的前方下端部分而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车身主体均为内层和外层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内层粘接所述外层。
本实用新型将车辆整体采用内外双层碳纤复合材料粘接而成,相对于钢制或铁制车身主体而言,其可以大幅度减轻车身重量,满足人们对车辆轻型化的需求,并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减少成本;同时,该结构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主体具有隔音、隔热的效果。
其次,由于采用CFRP结构,树脂采用环氧树脂体系,固化体系采用胺醇固化体系,增强材料采用碳纤维织品系列,因而成型方便,并能节省后续的固接、组装工艺,制作简单;同时,在省去铝合金内支架、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有效确保了车身主体的强度。
总之,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车身质量轻、工艺简便、改型方便,节省生产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外层和内层局部细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图中,前保险杠1、前机罩2、车门3、车身主体4、后背门5、后保险杠6、外层7、内层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的电动汽车车身,其包括了前保险杠1、前机罩2、车门3、车身主体4、后背门5和后保险杠6,其中,前机罩2设置在车辆的前车轮拱上,并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前保险杠1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并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后背门5与所述车身主体相连接设置于在车辆的后端;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前机罩2和所述前保险杠1的向车身宽度方向凸出的部分隔开预定距离而设置,以露出所述车身主体4。而车身主体4由前向后至少分为主机安置部和乘员部,所述乘员部高于所述主机安置部,所述乘员部通过内腔隔板与所述主机安置部分隔,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隔离人员和汽车发动机等设备,更有利于保障安全和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6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