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烘芯窑外用砂芯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5716.6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9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木;皮建峰;刘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4 | 分类号: | B22C9/14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烘芯窑 外用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工艺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烘芯窑外用砂芯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的烘芯窑外用砂芯传递装置主轨道均采用辊道结构,轨道拐角及烘芯窑入口处使用滚珠式结构,利用滚珠滑动实现烘芯工装在轨道上自由转向。其不足之处一是在于滚珠式结构制作复杂,为实现较好的转向功能,每处需要使用多个滚珠,制作精度和成本都要求较高;二是滚珠式结构不具备定向功能,在烘芯工装转向时需要人力调整方向,工作时劳动强度较高;三是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浮砂及粉尘等杂物易落入滚珠造成滚珠卡死现象,损坏率高,维修成本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牢固耐用、操作方便的烘芯窑外用砂芯传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用于将砂芯传递工装运至烘芯窑的下层轨道、置于下层轨道上并能沿下层轨道滑动的滑动机构、设置于滑动机构上的上层轨道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底板、装于底板下与下层轨道相对应的滚轮组;所述上层轨道机构包括多个辊棒,各辊棒装于底板上。
所述辊棒的轴线与下层轨道所在直线平行。
所述底板包括下层底板、上层底板、装于下层底板和上层底板之间的多个支撑柱。
所述滚轮组装于下层底板下,所述辊棒装于上层底板上。
所述各辊棒经U型安装座装于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轨道式结构代替滚珠式结构。下层轨道采用滚轮结构,上层轨道采用辊道结构。下层轨道与上层轨道呈90o夹角。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工作时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1、上层轨道机构,2、上层底板,3、支撑柱,4、下层底板,5、滚轮组,6、下层轨道,7、主轨道,8、烘芯窑,9、砂芯传递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下层轨道6、置于下层轨道6上并能沿下层轨道6滑动的滑动机构、设置于滑动机构上的上层轨道机构1。滑动机构包括下层底板4、上层底板2、装于下层底板4和上层底板2之间的多个支撑柱3,装于下层底板4下与下层轨道6相对应的滚轮组5。上层轨道机构1包括多个辊棒,各辊棒经安装座装于上层底板2上。
图2中,当需要进行烘芯操作时,将砂芯置于砂芯传递工装9上,并由主轨道7A位置推入B位置进入本实用新型上层轨道,推动滑动机构沿下层轨道6滑动到C位置到达烘芯窑8炉门口,再推动砂芯传递工装9沿上层轨道进入烘芯窑8D位置,即可完成砂芯送入烘芯窑8操作。当烘芯工作完成时,顺着D-C-B-A的顺序可实现砂芯传递工装9顺利回到主轨道7上,即可完成取件工作。使用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先将滑动机构推到主轨道位置,从主轨道接受砂芯传递工装,推动滑动机构到烘芯窑窑口,再推动砂芯传递工装进入烘芯窑。如此循环工作,既可实现砂芯传递工装的多次转移。由于砂芯本身易碎性,在整个传递过程中,砂芯不可能沿着轨道滑动,只有将砂芯置于最先设计好的砂芯传递工装9上,推动砂芯传递工装9沿着轨道运转才能在实现转运的过程中不至于破坏砂芯。所有完成送窑和出窑操作均为对砂芯传递工装9操作,砂芯为预先置于工装上,在最开始和结束时由人工搬运上、下工装。其中2为上层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57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张力自动补偿储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减少铜合金板带热轧过程中温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