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池接线片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5181.2 | 申请日: | 2013-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8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母建平;丁元军;蔡晓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池 接线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池接线片。
背景技术
在智能电池中,需要将接线片与智能芯片连接,但是现有接线片没有连接到智能芯片的引脚,造成连接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智能电池接线片,方便接线片与智能芯片的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池接线片改进结构,包括接线片主体,所述接线片主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后端连接一上翘的弧形弯折部,所述弧形弯折部右侧边引出一向后方延伸的引脚,所述引脚包括L形的支脚及连接支脚与弧形弯折部的L形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引脚与弧形弯折部为一体,经冲压和多次折弯成型。
优选的,所述底座前部右侧设有多半圆形槽,所述底座前部左侧对应该半圆形槽设有圆弧突出部。
优选的,所述弧形弯折部前端左侧设有向左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弧形弯折部中部左右两侧设有向两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弧形弯折部前部中间设有圆孔。
本实用新型在接线片主体一侧,利用冲压成型加工出一个向后的引脚,其在制造工艺、工装上都不需要进行太多改变,原料消耗也增加不多,能够在焊接端极柱的同时亦完成了引脚与端极柱的连接;既能够保证接线片与端极柱的焊接良好,又能够保证接线片放置平稳,在盖体上设计两个极点对称的安装槽后,可实现此接线片在正负端极柱上的通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池接线片改进结构作出具体说明。
其包括接线片主体1,所述接线片主体1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后端连接一上翘的弧形弯折部,所述弧形弯折部右侧边引出一向后方延伸的引脚2,所述引脚包括L形的支脚20及连接支脚与弧形弯折部的L形连接部21。所述引脚与弧形弯折部为一体,经冲压和多次折弯成型。所述底座前部右侧设有多半圆形槽11(用于套在电池端极柱上,利于接线片与端极柱焊接在一起),所述底座前部左侧对应该半圆形槽设有圆弧突出部10。所述弧形弯折部前端左侧设有向左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2(用于外部插头插入深度限位),所述弧形弯折部中部左右两侧设有向两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3(用于放置接线片定位),所述弧形弯折部前部中间设有圆孔14(当外部接线为插头时,用于锁紧插头,当外部接线为导线焊接时,用于穿线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引脚与接线片主体为一体,在焊接端极柱过程中不增加任何工序和额外工作;
2、引脚为从原接线片一侧(小于二分之一)冲压的一部分,不存在焊接不良现象且节约原材料;
3、引脚尺寸较大、强度好,在制作过程中不易走形,利于批量生产;
4、此接线片引脚虽在一侧,但只要在盖体上设计的两个安装槽呈极对称,也可实现正、负端极柱上通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5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切换结构的线缆连接器
- 下一篇:太阳电池阵抗辐照玻璃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