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3301.5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0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钟维军;李建松;王小君;罗玉鹤;王雅芳;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02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输电 线路 杆塔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电压输电线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东南沿海和内陆广泛分布着海相、湖相以及河相沉积的软土地基,其特点是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透水性差且不少情况埋藏深厚,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在软土地基条件下,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一般采用普通板式基础和钻孔灌注桩基础,目前软土地基条件下,杆塔基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软土地基条件下,板式基础在杆塔荷载条件下,稳定性不是很好,可能产生基础滑移、不均匀沉降,对杆塔整体稳定造成影响。
2.在架空输电线路实际工程中,地形地貌相对复杂,一般很难满足大型器械的进出场要求,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在进出场通道上面,此时,杆塔基础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一般会产生大量的附加费用,大大增加工程的总体投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地防止杆塔基础滑移和不均匀沉降,可以满足施工器械进场要求,且能够满足杆塔荷载要求的新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包括混凝土承台,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上表面中央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输电线路杆塔的凸台,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整体呈树枝状分布的若干个圆柱形的分支桩体。
所述的分支桩体的直径为0.25-0.35m,长度为7-16m。
所述的分支桩体与所述的混凝土承台之间的夹角值等于所述的输电线路杆塔的斜边与所述的混凝土承台之间的夹角值。使杆塔基础结构稳定性更好。
所述的分支桩体内设置有螺旋箍筋和若干个受力纵筋,所述的螺旋箍筋在所述的分支桩体内壁沿桩长螺旋分布,所述的受力纵筋沿所述的螺旋箍筋内表面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的受力纵筋的上端插入所述的混凝土承台且紧密固定在所述的混凝土承台中。
所述的输电线路杆塔的下端设置有塔脚板,所述的塔脚板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所述的凸台中。
每个所述的混凝土承台下表面均匀分布有7-16根所述的分支桩体。
所述的分支桩体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包括混凝土承台,混凝土承台的上表面中央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输电线路杆塔的凸台,混凝土承台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整体呈树枝状分布的若干个圆柱形的分支桩体,由于采用树枝形桩体,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桩基承载力;与此同时,桩体分支加固了周边软土,增大了软土的强度和刚度,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优点如下:
1、在软土地基条件下,采用树根桩基础可以有效地防止杆塔基础滑移和不均匀沉降;
2.由于塔位进出场不方便,大型施工器械无法进场,采用树根桩可以满足施工器械进场要求,且能够满足杆塔荷载的要求,可以大大节省施工器械进出场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支桩体的横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输电线路杆塔的基础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混凝土承台1,混凝土承台1的上表面中央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输电线路杆塔2的凸台3,混凝土承台1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整体呈树枝状分布的若干个圆柱形的分支桩体4。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分支桩体4的直径为0.25-0.35m,长度为7-16m。分支桩体4与混凝土承台1之间的夹角值等于输电线路杆塔2的斜边与混凝土承台1之间的夹角值。分支桩体4内设置有螺旋箍筋5和若干个受力纵筋6,螺旋箍筋5在分支桩体4内壁沿桩长螺旋分布,受力纵筋6沿螺旋箍筋5内表面圆周均匀分布,受力纵筋6的上端插入混凝土承台1且紧密固定在混凝土承台1中。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电线路杆塔2的下端设置有塔脚板(图中未显示),塔脚板通过地脚螺栓(图中未显示)固定在凸台1中;每个混凝土承台1下表面均匀分布有7-16根分支桩体4;分支桩体4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成。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3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加式桩身自反力平衡荷载箱
- 下一篇:一种建筑基坑围护用的预应力保持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