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化学品车辆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83137.8 | 申请日: | 2013-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7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7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 化学品 车辆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监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危险化学品车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危险品在运输时,存在着重大的潜在危险性,如抢劫、火灾、爆炸、泄漏、中毒、污染等,其灾难性后果波及面广,影响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司乘人员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存在超速、超载等违规行为,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按照预定路线行驶或违规进出目标区域,无法及时获取危险品货物状态信息,这些因素都是安全隐患。在危险化学品的运输中,需要严密的监控手段,实时反映车辆的车速、行车路线以及行车时长等行驶情况,以及车内化学品的运输安全情况,如化学品是否外溢、是否有燃烧爆炸的可能。传统的电话与司机沟通的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情况,并且传统方式沟通也存在着沟通效率低,无法现场核实等问题。目前,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其应用范围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在车辆远程监控中也不例外。目前已有基于GPS的车辆运输监控系统,但这些监控往往是被动地监控行驶车辆的情况,等到异常情况发生时才反映到远程控制中心,这时的信息反映太晚,已阻止不了灾害的发生,等救援人员到现场时悲剧可能早已发生,监控系统起不到实质作用。同时,监测车内安全情况的传感单元也会因为长时间的工作出现信号误差,甚至是因传感单元故障没有及时反映车内危险情况导致事故发生。因此,亟待提出一种可事前报警且也可由驾驶员主动反映行车隐患的远程车辆监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危险化学品车辆管理系统。其设计合理,功能齐全,使用安全,操作灵活,智能化程度较高,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车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上的车载管理系统和设置在远端的车载监控调度系统,所述车载管理系统和车载监控调度系统通过GPS网络以无线的方式实现数据通讯;所述车载管理系统包括微控制器和与微控制器相接的车速传感器、第一无线通讯装置、用于提示车内异常情况的语音报警器、用于驾驶员主动向车载监控调度系统发报警信号的按键模块和用于向车载监控调度系统传输车内实时情况的摄像头;所述车载监控调度系统包括第二无线通讯装置和监控调度处理系统。
上述监控调度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在车辆超速后报警的超速管理模块、用于在车辆连续运行超过3小时报警的的超时管理模块、用于在车辆司机工作异常或危险化学品运输异常时报警的监控管理模块和用于在车辆超出规定线路时报警的线路管理模块。
上述按键模块设置在司机台方向盘附近。
上述摄像头安装在装有危险化学品的车厢内和驾驶室内。
上述第一无线通讯装置和第二无线通讯装置均为GPS信号收发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限速限时来提前消除行车隐患,并在行车超出设置的下限值时自动语音报警提示,防患于未然,防灾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驾驶室的方向盘附近设置有驾驶员主动发送异常信息的按键,不仅对于预防隐患做到及时性,而且也避免了因为车内传感装置工作失误或故障导致的信号误判,使车内危险情况不能及时反映到远端监控中心,最终引发事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功能齐全,使用安全,操作灵活,智能化程度较高,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控调度处理系统功能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载管理系统;11-微控制器;12-车速传感器;13-第一无线通讯装置;
14-语音报警器;15-按键模块;16-摄像头;2-车载监控调度系统;
21-第二无线通讯装置;22-监控调度处理系统;221-超速管理模块;
222-超时管理模块;223-监控管理模块;224-线路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3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