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堵塞矿浆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2917.0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4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包士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66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塞 矿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选矿厂矿浆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堵塞矿浆泵池。
背景技术
选矿工艺的湿法选矿中,大多数作业的给矿和产品需要都是通过泵来进行浆体输送的。为了保证各个作业运转的连续和稳定,在矿浆泵的入口都配置有矿浆泵池,矿浆泵通过矿浆泵吸入管和矿浆管与矿浆泵池的出口管相连接。但是矿浆泵所输送浆体一般是由岩石颗粒和水组成的,由于岩石颗粒密度较大,因此在水中沉降速度快,尤其是高压辊闭路流程筛下产品和磨矿分级流程磨矿产品,固体颗粒粒级更大,在矿浆泵池中更容易沉积。现有技术中矿浆泵池的出口结构一般为底部加装套管,且两个套管呈平行布置。生产中一旦矿浆泵运转,在矿浆泵池内出口处就会形成吸浆区,因为矿浆泵池出口处的两个套管中心线相聚较远,致使该吸浆区对备用泵在泵池内的吸口造成微弱影响,矿浆在此不断沉积,形成固化胶结,堵塞了备用泵吸口。生产中,一旦需要启用备用泵,便会因为备用泵吸口堵塞而无法实现,只能排空泵池矿浆并清理堵塞的吸口,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堵塞矿浆泵池,以达到生产顺行的目的,减少工艺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矿浆泵池,包括矿浆泵池,设在此矿浆泵池出口处的两个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出口管的中心线与矿浆泵池出矿方向的水平中心线L呈夹角α对称布置,在所述的两个出口管上方垂直设有反冲水管,在所述的矿浆泵池出口处还设有半圆柱体沉砂区,所述的两个出口管中心线相交于所述的半圆柱体沉砂区内,所述的两个出口管分别与矿浆管相连接。
所述的反冲水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矿浆泵池出矿方向的水平中心线L垂直相交。
所述的反冲水管的末端与矿浆管外壁的垂直距离h为20mm。
所述的半圆柱体沉砂区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矿浆泵池出矿方向的水平中心线L重合。
所述的半圆柱体沉砂区的内侧侧壁为铸石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矿浆泵池通过使矿浆泵池两个出口管沿泵池出矿方向的水平中心线L呈夹角对称布置,并设置反冲水管,可以有效避免矿浆堵塞备用泵在泵池内的吸入口,提高系统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矿浆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矿浆泵池中不增加任何执行机构,管道布置实施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堵塞矿浆泵池,包括矿浆泵池5,设在此矿浆泵池5出口处的两个出口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出口管3的中心线与矿浆泵池5出矿方向的水平中心线L呈夹角α对称布置,在所述的两个出口管3上方垂直设有反冲水管7,在所述的矿浆泵池5出口处还设有半圆柱体沉砂区4,所述的两个出口管3中心线相交于所述的半圆柱体沉砂区4内,所述的两个出口管3分别与矿浆管2相连接。
所述的反冲水管7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矿浆泵池5出矿方向的水平中心线L垂直相交。
所述的反冲水管7的末端与矿浆管2外壁的垂直距离h为20mm。
所述的半圆柱体沉砂区4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矿浆泵池5出矿方向的水平中心线L重合。
所述的半圆柱体沉砂区4的内侧侧壁为铸石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矿浆泵池5工作时,矿浆泵1运转,在矿浆泵池5半圆柱体沉砂区4内形成负压,该区域称为吸浆区,因为矿浆泵池5两个出口管3中心线相交于矿浆泵池5半圆柱体沉砂区4内,故矿浆泵1和备用泵6在矿浆泵池5内吸浆区重合,矿浆被矿浆泵1连续吸走,无法形成沉淀,备用泵6吸入口不会发生堵塞,实现矿浆泵1和备用泵6之间的有效切换。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矿浆泵池5出口管3角度并增加反冲水管7,能有效的防止矿浆在矿浆泵入口处沉积,堵塞入口,一旦需要启用备用泵6,只需打开反冲水管7,保证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切换泵的使用,能有效的保证泵送系统的作业率,提高系统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2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