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回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82144.6 | 申请日: | 2013-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军;徐铭泽;游少鸿;林华;张学洪;刘杰;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回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碳氮比黑水处理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的黑水(又称厕所废水)直接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或表面水体,不仅浪费大量的新鲜水,而且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开发节能高效的黑水处理回用工艺成为行业函需解决的问题。
生物处理工艺由于经济优势和生物多样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进行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式新型节能水处理方法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并有效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美国专家Rabinowitz等人开发了传统AAO工艺,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同时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不易发生污泥膨胀。Knerr等人研究了MBR( Membrane Bio-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回用黑水中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国内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现阶段也正向着好氧、厌氧/缺氧多种工艺优化组合的方向发展;中科院对MBR工艺进行改进开发了气体外循环式膜生物反应器,运用于处理回用黑水,减少了能耗。
但是,现有的黑水处理回用技术仍处在研究初期, 传统工艺长期运行实践积累的经验对新型工艺的参考性很小,脱氮除磷效果较差,尤其是低碳氮比的污水。同时,膜处理技术中膜的清理和维护比较麻烦,能耗高。因此,现有的工艺对于低碳氮比的黑水处理及回用具有很大局限性,不能实现传统工艺稳定的转型,实际应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传统AAO工艺对低碳氮比水处理中碳源竞争的矛盾,减少占地面积及气味污染;同时避免膜生物处理技术中能耗高,运行管理不方便等缺点。进而提供一种低碳氮比黑水处理回用装置,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及反硝化除磷的节能技术达到处理回用低碳氮比黑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这这样实现的:低碳氮比黑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处理系统与回用系统;处理系统包括井体和沉淀池两部分,井体包括井筒和向下曝气头及推流搅拌器,向下曝气头与井筒外的曝气装置连接;井筒内部空间用隔板分成空间比例为1:4的两侧,空间比例为1的一侧为厌氧区,厌氧区顶部设进水管;空间比例为4的一侧上部为好氧区,下部为缺氧区,内部安装向下曝气头和推流搅拌器;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的体积比为1:1:3;井筒上部外围设有沉淀池,沉淀池与厌氧区接触区设有污泥回流孔,沉淀池与好氧区接触区设有出水孔;回用系统包括调节池、集水池、厕所和化粪池。
低碳氮比黑水处理回用过程为:经厌氧、缺氧和好氧反应后的污水混合液通过出水孔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中完成泥水分离后,污泥较重,部分污泥经过污泥回流孔被压入厌氧区,再进入中间沉淀区,进而实现污泥的自回流,中间沉淀区中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经过重力排泥管排出;沉池内剩余污泥经过排泥管排出,处理后的污水经过提升泵流入集水池备用,集水池的水在重力流作用下完成厕所冲洗,然后流经化粪池,经过格栅溢流进入调节池进行预处理后,再次进入处理系统,最终实现了黑水的处理与回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装置构造简单,便于施工维护,气味小,可成功运用与工程实践,省去了传统工艺中的主要耗能环节,真正达到环保、节能、高效的水处理效果。
(2)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硝化反硝化同步脱氮与反硝化除磷技术,有效的去除低碳氮比黑水中的氮和磷并实现循环利用,进而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体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调节池;2-厌氧区;3-推流搅拌器;4-缺氧区;5-向下曝气头;6-好氧区;7-二次沉淀池;8-曝气装置;9-出水孔;10-污泥回流孔;11-排泥孔;12-储水池;13-厕所;14-化粪池。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宿舍厕所废水,用NaHCO3将所配置废水控制在的pH值控制在8.0左右,温度控制在25℃,进水平均TOC(总有机碳)为130毫克/升,TN(总氮)为90毫克/升,TP(总磷)为12毫克/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2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FC开机控制笔记本电脑
- 下一篇:一种煤制甲醇工厂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