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OFDM技术的同频双向多媒体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1829.9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7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丁胜;陈有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胜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孟丽平 |
地址: | 3100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ofdm 技术 双向 多媒体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OFDM技术的同频双向多媒体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无线公网使用的无线组网技术,均为用光纤联通到每一个基站,基站所覆盖区域的用户通话和数据交换均由基站光纤传至公网交换中心进行交换,而基站之间是不能无线联通的,上述繁冗的信号传输途径不可避免的极大增加了无线数据中心的实际数据交换量,从而导致公网交换中心数据交换的巨大压力,也限制了每个基站的用户只能在26个左右,每个用户分配的数据流量在32kbps以内。此外,传统的各基站无线连通设备都在所设的六个频率点之间跳动,这也都对频率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从而给技术人员带来极大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工作稳定的基于OFDM技术的同频双向多媒体传输系统,其不但可有效提升系统内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数据传输速率和通讯质量均可得到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OFDM技术的同频双向多媒体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视频服务器,分别与外设应用端子以及路由服务器间双向连接;
调制解调单元,分别与路由服务器以及时分双工切换开关间双向连接,用于对路由服务器传输的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中频信号至上变频单元,以及对下变频单元传输来的中频信号进行解调输出基带信号至路由服务器;
时分双工切换开关,用于实现同步上下行状态切换控制命令,实时快速切换收发通道状态通路,其一侧输出端连接上变频单元输入端,另一侧输入端连接下变频单元输出端;
上变频单元,用于将所述调制解调单元输出的中频信号变为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输出至功放单元,并为功放单元提供激励电平;
功放单元,用于将所述上变频单元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放大至设定的辐射功率,然后将射频信号输出至隔离单元;
隔离单元,用于将所述功放单元输出的射频信号传输至天线,并将天线接收的射频信号输出至限幅低噪放大单元,以及对接收、发送的射频信号进行隔离;
天线,用于发送以及接收射频信号,与隔离单元间双向连接;
时分双工旁路开关,串接于隔离单元与限幅低噪放大单元之间,用于隔离或开通接收信号通路;
限幅低噪放大单元,用于自动控制放大量大小,并为所述下变频单元提供幅度满足要求的输入电平;
下变频单元,用于将限幅低噪放大单元输出的射频信号变为中频信号,并将中频信号输出至调制解调单元;
同步时钟单元,其输出端分别连接调制解调单元与上、下变频单元,用于使其各部位时钟与系统统一标准时钟同步。
所述上变频单元为二次变频结构,包括一次上变频器和二次上变频器,两者间顺次串接设置,一次上变频器用于接收调制解调单元输出的中频信号初步变换为一次中频上行信号,并经由二次上变频器转换为射频信号输出至功放单元;
所述下变频单元为二次变频结构,包括一次下变频器和二次下变频器,两者间顺次串接设置,二次下变频器用于将限幅低噪放大单元输出的中频信号初步转变为一次中频下行信号,并经由一次下变频器转换为中频信号输出至调制解调单元。
所述的调制解调单元为基于QAM调制的OFDMA数字网络载波变换调制解调器。
所述调制解调单元分别电连接时分双工切换开关和时分双工旁路开关,用于控制两者通断状态。
所述的功放单元为超线性功率放大器。
所述的的隔离单元为环形器。
同步时钟单元为同步原子时钟。
所述的基于OFDM技术的同频双向多媒体传输系统还包括隔离电源和开关按键,所述的外设应用端子与隔离电源双向连接,且所述隔离电源输出端与开关按键输入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依靠同频双向技术,利用超短波频段,在相对较窄的无线电带宽资源下,复用同一频率资源,来组网传输双向对等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每个基站是同一个频率,极大节约了频率资源,而且每个基站均可以无线的方式互联互通,使所传输的数据边传输边覆盖、边交换,杜绝了传统基站间无法彼此交换信息而出现公网交换中心数据出现巨大交换压力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胜,未经丁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1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触控系统的摄像头模组
- 下一篇:电力通信网的多网融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