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1420.7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9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左元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元哲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716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瀑布 pm2 颗粒 多重 吸附 清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瀑布式结构对PM2.5细颗粒物进行吸附清除的装置,属于细颗粒物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环境科学领域,根据大气污染物存在状态,将其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PM2.5颗粒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细颗粒物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此外,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现有PM2.5细颗粒物的去除方法主要有过滤法、水吸附法、植物吸收法和负离子沉降法。过滤法是利用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吸收PM2.5细颗粒物,虽能明显降低PM2.5的浓度,但是滤膜需要清洗或更换。水吸附法是采用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等产生的雾水吸收空气中的亲水性PM2.5,缺点是增加湿度,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植物吸收法是利用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优点是能产生有利气体,但是吸收效率低。负离子沉降法采用负离子中的小粒径负离子捕捉漂浮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从而使空气净化,当浓度达到20000个/cm3时,空气中的飘尘会减少98%以上,飘尘直径越小,越易被沉淀,所以在含有高浓度负离子的空气中,直径1μm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
现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虽然可达质量的99%以上,但却对超细颗粒物的捕获率极低,以数量计算的话,仍有占飞灰总数90%以上的超细颗粒物进入大气中,且大都无法达到我国最新的环保标准(≤50 mg/m3)。
中国专利文献2011101744180公开了一种《微细颗粒物的去除方法和去除装置》,该方法是使微细颗粒物随气流进入多个彼此平行且相邻的带电通道内荷电,在两相邻的带电通道内分别荷上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所述各带电通道内经过荷电的微细颗粒物通过多个导通两相邻带电通道的颗粒物通道发生碰撞凝并,然后被一捕集装置捕集。去除装置包括若干个彼此平行设置的接地极板,其上均均匀地密布有通孔;若干个通道,所述各通道内均设有若干个沿通道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放电线,所述两相邻的通道内的放电线分别与一正输出供电电源和一负输出供电电源连接;一捕集装置,其设于所述通道的尾端后方。CN101869872A公开了一种《双极荷电强化微细颗粒物聚并装置》,电极系统置于锅炉出口的烟气通道内,矩形的阴极板和阳极板互相平行交替相间把烟气通道分隔成多个正电晕通道和负电晕通道的子通道,放电极即芒刺电晕极以正三角形分布垂直焊接在平面型的阳极板的正面和阴极板的正面,这样可以使整个通道内具有非常均匀的电场,保证颗粒、尤其是超细颗粒于该区域内短时间获得充分荷电,最大限度地提高聚并效果,降低了能耗。CN102961928A公开了一种《控制PM2.5细颗粒物的袋式除尘装置》,包括袋式除尘器本体,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上开设有连接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连接出风管道的出风口,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下部设置有灰斗,所述的袋式除尘器本体内部设置有滤袋,所述的滤袋对应的设置有清灰装置,所述的滤袋的表面涂覆有纳米涂料层;所述的清灰装置的清灰压力小于0.1MPa;所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电凝并装置。上述技术都是通过电凝聚技术使细颗粒物聚合成较大颗粒再去除,结构复杂、耗能高。
造成传统PM2.5细颗粒物去除效果不佳的一个原因是气溶胶颗粒物运动接近于气体分子本身的性质,采用吸附、吸收等气体分离技术是治理气溶胶污染固定源的有效方法,粒径较小的纳米级微粒被吸附在填料表面,超细纤维规整填料是一种常用的填料,规整填料是一种按均匀几何图形排布,整齐堆砌的填料,颗粒在填料表面的吸附沉积。但是,目前的填料吸附方式是将填料堆积在一起,通过吸收液喷淋,方式比较单一,吸附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PM2.5细颗粒物去除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能低、清除效果好的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瀑布式PM2.5细颗粒物多重吸附清除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元哲,未经左元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14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砂布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紫薯与紫甘蓝组合的蔬菜脆片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