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解金属线释放张力的引雷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1114.3 | 申请日: | 2013-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汤长俊;张全秀;郝建伟;刘康;胡会芳;王变红;李铸;王林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0/00 | 分类号: | F42B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7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金属线 释放 张力 引雷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解金属线释放张力的引雷弹,属于引雷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金属线引雷弹引雷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引雷手段,传统引雷弹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绕线内衬、金属线、铅垂头螺;金属线一端螺旋缠绕在绕线内衬上,另一端直接固定在铅垂头螺后端,放线过程中,铅垂头螺牵引金属线下降时,金属线沿着绕线内衬螺旋释放,进而完成引雷作业。该结构的引雷弹在金属线沿着绕线内衬螺旋释放的同时,引导铅垂头螺高速旋转,增加金属线旋转张力,进而增加金属线断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引雷弹在释放金属线过程中金属线承受较大的旋转张力,会发生金属线断裂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缓解金属线释放张力的引雷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缓解金属线释放张力的引雷弹,包括引雷弹外壳体、绕线内衬、金属线、旋转板、轴承、铅垂头螺;
引雷弹外壳体的前端与铅垂头螺通过剪切销连接,引雷弹外壳体内固定有绕线内衬,铅垂头螺的后端通过轴承连接旋转板,金属线一端螺旋缠绕在绕线内衬上并固定在引雷弹外壳体后端,金属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板的后端。
工作过程
引雷弹飞行到预定高度时,点燃抛撒药,产生的火药气体剪断引雷弹外壳体与铅垂头螺连接的剪切销,使铅垂头螺与引雷弹壳体分离,铅垂头螺携带金属线向下坠落的同时,金属线沿着绕线内衬螺旋释放,由于与金属线前端连接的旋转板和铅垂头螺之间连接有轴承,避免了金属线带动整个铅垂头螺高速旋转,有效缓解了引雷弹放线金属线时产生的旋转张力,减小了金属线断裂的可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金属线前端与铅垂头螺之间引入轴承,避免金属线带动整个铅垂头螺高速旋转,达到缓解引雷弹放线金属线旋转张力的目的,减小了金属线断裂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引雷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雷弹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雷弹外壳体;2-绕线内衬;3-金属线;4-旋转轴;5-轴承;6-铅垂头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缓解金属线释放张力的引雷弹,如图2所示,包括引雷弹外壳体1、绕线内衬2、金属线3、旋转板4、轴承5、铅垂头螺6;
引雷弹外壳体1的前端与铅垂头螺6通过剪切销连接,引雷弹外壳体1内固定有绕线内衬2,铅垂头螺6的后端通过轴承5连接旋转板4,金属线一端螺旋缠绕在绕线内衬2上并固定在引雷弹外壳体1后端,金属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旋转板4的后端。
工作过程:
引雷弹飞行到预定高度时,点燃抛撒药,产生的火药气体剪断引雷弹外壳体1与铅垂头螺6连接的剪切销,使铅垂头螺6与引雷弹壳体1分离,铅垂头螺6携带金属线3向下坠落的同时,金属线沿着绕线内衬螺旋释放,由于与金属线前端连接的旋转板4和铅垂头螺6之间连接有轴承,避免金属线带动整个铅垂头螺高速旋转,达到缓解引雷弹放线金属线旋转张力的目的,减小了金属线断裂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11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煤浆的制浆系统和多元料浆气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弃橡胶的再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