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速轴双倍利用桨碟式和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80352.2 | 申请日: | 2013-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9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秀明;黄秀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秀明 |
主分类号: | A21C1/06 | 分类号: | A21C1/06;A21C1/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5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 双倍 利用 桨碟式 和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和面机,具体涉及一种减速轴双倍利用桨碟式和面机,属于食品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和面机属于面食机械的一种,其主要就是将面粉和水均匀的混合。多数和面机使用两年左右就会陆续出现胶圈密封不严的问题,在更换胶圈时发现减速轴上的胶圈位置已经磨损出现沟槽,仅仅通过更换胶圈是无法解决密封问题的,必须更换减速轴,但换轴时发现,由于轴与机刀和刀套之间长时间有面桨渗入,已近锈到一起,很难松动,要想把减速轴换掉就需要把减速轴上的机刀和刀套都烤打下来,烤刀和打刀不但需要时间长,而且刀还容易变形,所以,多数用户要求把刀轴割断更换新轴、新机刀和新刀套,基于以上因素,导致现有的桨碟式和面机在更换轴封胶圈时存在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桨碟式和面机在更换轴封胶圈时存在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减速轴双倍利用桨碟式和面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减速轴双倍利用桨碟式和面机包括底架、电机、面斗、减速轴、盖支架、拉盖、减速箱、多个板刀、多个刀套和多个机刀,拉盖设置在盖支架上,盖支架设置在底架的上端,电机设置在底架的下部,减速轴穿设在底架的上部,面斗设置在减速轴上,多个板刀并列设置在面斗的内壁上,多个刀套和多个机刀相互间隔设置在位于面斗内的减速轴上,减速箱设置在底架上部的右端,且减速轴的右端装配在减速箱里,所述桨碟式和面机还包括蜗轮联盖、第一斗子瓦、第二斗子瓦、第一轴封胶圈、第二轴封胶圈、第一护轴胶墩、第二护轴胶墩、第三护轴胶墩和第三轴封胶圈,第一斗子瓦的两端分别与面斗的左端和底架上部的内侧相抵,第二斗子瓦和蜗轮联盖由左至右并列设置在面斗和底架上部的内侧之间,且第二斗子瓦的左端与蜗轮联盖的右端分别与面斗的右端和底架上部的内侧相抵,第一轴封胶圈和第一护轴胶墩由右至左设置在第一斗子瓦与减速轴之间,第二轴封胶圈、第二护轴胶墩、第三护轴胶墩和第三轴封胶圈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第二斗子瓦、蜗轮联盖与减速轴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遇到漏油现象需要维修时,卸下减速箱,检查减速轴上各相应的轴封胶圈处有无划痕,如无划痕,换轴封胶圈后即可继续使用,如有划痕,只需把护轴胶墩全部取出,更换成轴封胶圈后继续使用,不仅能达到换新轴同样的密封效果,还能延长减速轴的使用寿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换轴时要换刀、换刀套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轴封胶圈和护轴胶墩密封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减速轴双倍利用桨碟式和面机包括底架1、电机2、面斗3、减速轴4、盖支架5、拉盖6、减速箱13、多个板刀7、多个刀套8和多个机刀9,拉盖6设置在盖支架5上,盖支架5设置在底架1的上端,电机2设置在底架1的下部,减速轴4穿设在底架1的上部,面斗3设置在减速轴4上,多个板刀7并列设置在面斗3的内壁上,多个刀套8和多个机刀9相互间隔设置在位于面斗3内的减速轴4上,减速箱13设置在底架1上部的右端,且减速轴4的右端装配在减速箱13里,所述桨碟式和面机还包括蜗轮联盖20、第一斗子瓦10、第二斗子瓦11、第一轴封胶圈12、第二轴封胶圈14、第一护轴胶墩15、第二护轴胶墩16、第三护轴胶墩17和第三轴封胶圈18,第一斗子瓦10的两端分别与面斗3的左端和底架1上部的内侧相抵,第二斗子瓦11和蜗轮联盖20由左至右并列设置在面斗3和底架1上部的内侧之间,且第二斗子瓦11的左端与蜗轮联盖20的右端分别与面斗3的右端和底架1上部的内侧相抵,第一轴封胶圈12和第一护轴胶墩15由右至左设置在第一斗子瓦10与减速轴4之间,第二轴封胶圈14、第二护轴胶墩16、第三护轴胶墩17和第三轴封胶圈18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第二斗子瓦11、蜗轮联盖20与减速轴4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桨碟式和面机还包括电机架17,电机架17设置在底架1的下部,电机2位于电机架17上。如此设置,便于电机的安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桨碟式和面机还包括把手18,把手18设置在拉盖6上。如此设置,便于拉开拉盖。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秀明,未经黄秀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80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