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摸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7351.2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6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那须哲太郎;村田佳子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使用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及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装配有透光性的触摸面板。通过穿过该触摸面板观察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的同时利用手指等对触摸面板进行接触操作来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的触摸面板在增加,并要求一种能够廉价地实现可靠的操作的触摸面板。
图7为日本特开2011-146023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触摸面板500的分解立体图。在薄膜状且具有透光性的上基板1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上电极222和多个上布线3。上电极222由氧化铟锡等透光性导电材料形成,并呈大致带形状而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上布线3的一端与上电极222的端部连结,另一端向上基板1的外周右端延伸。上布线3在与上电极222正交方向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
在同样薄膜状且具有透光性的下基板4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下电极5和下布线6。下电极5由氧化铟锡等透光性导电材料形成,并呈大致带形状而在与上电极222正交方向的左右方向排列形成。下布线6的一端与下电极5端部连结,另一端向下基板4的外周右端延伸。多个下布线6在与下电极5平行方向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
覆盖基板7呈薄膜状并具有透光性。在下基板4的上表面重叠有上基板1,在上基板1的上表面重叠有覆盖基板7,并且它们分别通过粘接剂贴合,从而构成了触摸面板500。
触摸面板500配置在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而装配在电子设备中,并且向外周右端延伸的多个上布线3及下布线6经由柔性布线板、连接器等而与电子设备的电路电连接。
在从电路向多个上布线3和下布线6依次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当使用者根据触摸面板500的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通过手指等接触覆盖基板7的上表面而进行操作时,该操作部位的上电极222与下电极5之间的静电电容变化。通过电路对该变化进行检测而检测出接触部位,从而进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
例如在多个菜单等显示在背面的显示元件上的状态下,当使用者用手指等接触所期望的菜单上的覆盖基板7上表面时,电荷的一部分与该手指导电,操作部位的触摸面板的上电极222与下电极5之间的电容变化。电路检测该变化,由此选择所期望的菜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具备:透光性的基板;紫外线固化性或者电子束固化性的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透光性的多个第一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呈在第一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并且排列在规定的第一排列方向;透光性的多个第二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呈在与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不同的第二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带形状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空出规定的间隙而排列在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不同的第二排列方向,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分别具有:排列在所述第一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状的多个第一电极部;连结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部的多个第一连接部。
该触摸面板的构成部件数量少并能够廉价地实现可靠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的线2-2的剖视图。
图3A至图3E为表示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局部俯视图。
图4A至图4E为表示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局部剖视图。
图5A至图5C为表示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局部剖视图。
图6A为实施方式的另一触摸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6B为实施方式的又一触摸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现有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1001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1001的线2-2的剖视图。触摸面板1001具备:基板11;设置在基板11的下表面11D的绝缘层12;设置在绝缘层12的下表面12D的多个电极13、14。
基板1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碳酸酯等透光性的薄膜构成。绝缘层12由紫外线固化性或者电子束固化性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热固化性的环氧树脂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7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总线接收逻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语音家居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