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油钻井用钻井液漏失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7185.6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3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作会;刘振东;李公让;侯业贵;高杨;刘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10 | 分类号: | E21B47/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钻井 漏失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失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石油钻井用钻井液漏失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井漏一直是困扰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的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处理井漏的关键在于确定漏层位置,因此,准确判断漏层位置是堵漏技术中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国外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运用水动力学方法和借助仪器测试的方法来研究漏层性质。目前多采用仪器测试法确定漏层位置,如声波测试仪、井温测试仪、涡流测试仪、放射性示踪仪、噪声法、传感器测量法等。目前,国外广泛应用的是温度与噪声方法,也正积极发展其它的一些漏层测量技术,包括:热线测井、压力变频器测井、自动侧漏技术等。这些技术尚不完善,所有这些测量都需要相当数量的钻井液泵入井内并漏入地层,有时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也非常困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漏层测量仪器,这些仪器大多是借助于流体动力学的原理研制的,它要么将漏失发生时流体流动转化成膜片的位移进行测量,要么借鉴涡轮流量计测量原理进行流量测量。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以下问题:
1、漏层位置确定的准确度差,影响堵漏成功率;
2、部分电缆式测漏仪的测量深度比较浅,且不适用于水平井。而且需要配备绞车、仪器车等,施工起来比较复杂;
3、目前多使用的井下仪器测试方法是比较单一方法,如流量计、井温、噪声、声波等等,精度低,准确性差,使用条件有局限性。漏层位置测量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化研究与应用不足,缺乏多种技术的相互组合、相互补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发生漏失时的检测装置,采用温度和噪声两种模式对漏失和漏层进行检测,提高漏失判定的准确性和漏层测量的精度,有利于排除干扰因素,适用性广。同时采用钻杆推进的方式进行测量,提高施工效率,克服钻井井型对装置的限制。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石油钻井用钻井液漏失检测装置,包括钻杆接头、高温电池短节、测控电子短节和温度噪声短节,其中:高温电池短节和测控电子短节串接在钻杆接头与温度噪声短节之间。
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
温度噪声短节由噪声接收换能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组成。
在钻杆接头外端部连接接头盖帽。
在温度噪声短节外端部连接仪器保护头。
钻杆接头与接头盖帽采用螺纹连接。
温度噪声短节与仪器保护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或焊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①采用温度和噪声两种模式对漏失和漏层进行检测,提高漏失判定的准确性和漏层测量的精度,有利于排除干扰因素,适用性广。
②采用钻杆推进的方式进行测量,提高施工效率,克服钻井井型对装置的限制。
③可对钻井液漏失进行检测,探明漏失发生,对地面判定的漏失进行确认,同时可对漏失发生位置进行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钻井液漏失检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典型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就本实用新型所包含的最佳实施例给与说明。
对检测装置实施过程进行说明。盖帽1与钻杆接头2相连,钻杆接头2与高温电池短节3相连, 高温电池短节3与测控电子短节4相连,测控电子短节4与温度噪声短节5相连,温度噪声短节5与仪器保护头8相连。温度噪声短节5由噪声接收换能器6和温度传感器7连接组成。
在装置下井之前,设置装置的采集参数和采集时刻,采用钻杆推进方式,把仪器放入井下,当到达采集条件时,测控电子短节启动采集。首先,测控电子短节启动噪声采集,记录各个频段内的噪声幅度;最后,测控电子短节进行温度的采集和存储。测控电子短节根据地面设置的参数交替,进行噪声和温度信号的采集和实时处理,并把处理结果缓存在存储器内。测量全部漏层之后,上提仪器,回读采集数据,进行数据解释,判定漏失的发生及漏失发生的位置。
典型实施例2
一种石油钻井用钻井液漏失检测装置由钻杆接头、高温电池短节、测控电子短节、温度噪声短节及仪器保护头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71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