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7016.2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8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城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震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特别是悬架系统受到路面等冲击产生振动,为了克服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舒适性能,现汽车中广泛使用减震器于悬架系统中。现汽车领域的减震器以液压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身与车桥间受振动产生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通过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减震油便反复的从一个腔经过孔隙流入到另一个腔内,此时,通过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从而实现减震目的。
在进行减震器的安装时,减震器的顶部活塞杆同车身(车架)连接,减震器的储液缸底部连接到悬置系统上。为了防止震动对储液缸底部的破坏,现解决的方法是在连接螺栓上加装衬套以达到二次减震的效果。
现汽车减震器的底部包括套管、套管内设有衬套,衬套主要由内管和在内管外表面上的橡胶层,内管和橡胶层硫化固定,衬套通过橡胶层过盈连接于套管内。
在上述结构中,套管内表面和橡胶层外表面为平面,衬套在套管内的拨出力过小,衬套在套管内容易脱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2274034U提出在硫化橡胶层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条凸筋,在套管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能与上述凸筋对应安装的环形凹槽。更进一步的改进为,硫化橡胶层两端的凸筋横截面为三角形,硫化橡胶层中部的凸筋横截面为方形。通过该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了衬套从套管中脱出问题,但这一技术方案也导致装配困难,而且在装配时容易导致橡胶层的损伤。
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虽然橡胶层与套管为过盈连接,但因为这两材质的强度不同,无法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衬套与套管的相对转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衬套从套管内脱出及衬套在套管内的相对转动问题,还包括简化衬套与套管之间的装配工艺和降低装配难度,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减震器,包括套管和置于套管内并与其过盈配合的衬套,所述衬套包括内管和置于内管外表面上的硫化橡胶层,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圆环形凸起,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能与圆环形凸起对应安装的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还轴向设置有若干凹槽。
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或鼓形。
所述凹槽的径向横截面为方形、梯形、三角形或弧形。
所述凹槽的中心线为平行于套管中心线。
所述凹槽的中心线为非直线。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因为橡胶层仅有一个圆环形凸起,在进行装配时非常容易安装。另一方面,在进行衬套与套管的过盈装配时,橡胶层会压入到衬管内壁的凹槽内,增加套管与衬套之间相对转动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分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减震器,包括套管3和置于套管内并与其过盈配合的衬套,套管同减震器6底部固定连接,衬套包括内管1和置于内管外表面上的硫化橡胶层2,内管1的内径为圆柱形,内管的外表面为圆柱形或鼓形。内管的外表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它形状,只要不防碍于硫化橡胶层后同套管的连接就可以。
硫化橡胶层2的外表面设置有圆环形凸起4,套管3的内壁上设置有能与圆环形凸起对应安装的环形凹槽;圆环形凸起及圆环形凹槽在展平后为矩形。在环形凹槽内还轴向设置有若干凹槽5,在本实施例中凹槽为三个,在其它实施例中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的中心线为平行于套管中心线,凹槽的径向横截面为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凹槽的径向横截面为梯形、三角形或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凹槽的中心线为非直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城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城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7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