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ECU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6443.9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5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古金培;杰瑞明;程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传动电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H05K5/03;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cu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ECU外壳。
背景技术
因为ECU又称“行车电脑”或“车载电脑”。从用途上讲则是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在汽车中作用很是重要,所以对ECU的保护变得也很重要。从而对ECU外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与ECU接插头连接的ECU外壳包括上盖和底盖,上盖边缘形成的上接合部和底盖边缘形成的下接合部固定连接,上盖和底盖固定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置ECU的前端开口的容置腔, ECU接插头插入容置腔的腔口,底盖纵向设置有散热片。现有技术中的ECU外壳结构存在如下缺陷:(1)容置腔的上表面水平,而ECU接插头的横截面呈梯形状,若腔口要固定住ECU接插头,腔口与上接合部形成的角度需和ECU接插头边角的角度相同,从而固定住ECU接插头的上部和两侧,而梯形的ECU接插头的边角角度一般较小,导致上盖冲压过程中,腔口和上接合部的衔接部极易出现冲压不良;2)底盖的散热片是纵向设置,因ECU外壳为长方体,所以纵向设置的散热片与底盖本体的接触面积会较小,导致散热面积小,进而散热效果不够理想;(3)上盖和底盖之间没有防水密封结构,不利于保护容置腔内放置的ECU。
因此亟需发明更符合用户要求的、结构设计更完善的ECU外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ECU外壳,其冲压不良更少、散热效果好且防水密封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ECU外壳,与ECU接插头连接,ECU外壳包括上盖和底盖,上盖边缘形成的上接合部和底盖边缘形成的下接合部固定连接,上盖和底盖固定连接后形成前端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包括位于前部的用于固定ECU接插头的第一容置腔和位于后部的用于容置ECU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的上表面与腔口平行且高于第二容置腔的上表面;上接合部凸起形成有用于注入密封胶的上防水槽,下接合部凸起形成有下防水条,下防水条插入上防水槽;底盖的底部横向设有若干散热片。
其中,所述底盖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凸出于底盖的下表面,散热结构纵向开有穿透底盖的第一散热通道,散热结构还横向开有连通外部的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散热结构和底盖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3±0.5mm。
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上表面的面积为上盖上表面的面积的15%-35%。
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位于ECU外壳前端的中部。
其中,所述第一容置腔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上表面的高度差为9±0.5mm
其中,所述上盖和底盖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上防水槽具体由上接合部的中部凸起形成,所述下防水条具体由下接合部的中部凸起形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容置腔来固定ECU接插头,因为第一容置腔的上壁和两边的侧壁均和ECU接插头紧密连接,已经起到了固定效果,所以容置腔的腔口与上接接合部形成的角度不需和ECU接插头边角的角度非常接近,从而使冲压过程中因为角度过小而造成的冲压不良可以大幅减少;底盖的散热片是横向设置,因ECU外壳为长方体,所以横向设置的散热片与底盖本体的接触面积会更大,从而由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进而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上盖的上防水槽注入密封胶后,底盖的下防水条再插入上防水槽中,下防水条会将密封胶挤压至顶部和两边,从而密封胶固化后能将上盖和底盖之间存在的缝隙处密封好,起到完美的防水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底盖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底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包括如下附图标记:
上盖-1;上接合部-11;上防水槽-12;底盖-2;下接合部-21;下防水条-22;散热片-23;散热结构-24;第一散热通道-25;第二散热通道-2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传动电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传动电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64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建筑模板结构单元体
- 下一篇:一种奶瓶清洁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