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生物脱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6135.6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4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贾京华;贾立明;王凤艳;刘平;陈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鑫泽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3/32;C02F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蚯蚓 污泥 生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生物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 90%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理与处置费用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20%~40%,甚至高达60%。此外,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作为污水厂附属产物的污泥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将产量巨大、增长迅速的污泥进行妥善安全地处理处置,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受到国内外相关政府部门和环境界学者的高度重视。
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法如土地填埋、焚烧等非但无法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量,还会增加固体废物的额外处理负荷,增加运行成本,造成二次污染,与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的要求背道而驰。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利用水蚯蚓捕食污泥,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量,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无副产物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生态环保技术”,紧扣国家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发展主题。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表明水蚯蚓污泥摄食量十分可观,对污泥减量的潜力较大。
然而,水蚯蚓捕食也会影响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学者在进行水蚯蚓污泥减量的研究中,都曾观测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因水蚯蚓捕食污泥而出现出水氮、磷等水质恶化的现象。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我国因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的氮、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峻。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 年环境状况公报》公布,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大型淡水湖泊均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氮、磷化合物。
因此,从污水生物系统泥水同步降解的技术层面和节能降耗的经济方面,都迫切需要开发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及污泥同步去除的新型反应装置,这已成为我国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领域的当务之急,具有极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生物脱氮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生物脱氮装置,包括消化池,消化池侧壁上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高于出水口,消化池底部设有排泥口,消化池底部还设有微孔曝气器,消化池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周围悬挂安装在消化池上的球形填料,球形填料与微孔曝气器之间设有板状填料。
进一步的,球形填料、板状填料内接种水蚯蚓,单位消化池内水蚯蚓的投加量为2.5~3.5g/L。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高效减量及出水氨氮、总氮达标排放,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生物脱氮装置,包括消化池1,消化池1侧壁上端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进水口2高于出水口3,消化池1底部设有排泥口4,消化池1底部还设有微孔曝气器5,消化池1内设有搅拌装置6,搅拌装置6周围悬挂安装在消化池上的球形填料7,球形填料7与微孔曝气器5之间设有板状填料8。球形填料7、板状填料8内接种水蚯蚓,单位消化池内水蚯蚓的投加量为2.5~3.5g/L。
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污泥减量和污水生物脱氮效果,其运行方式依次为进水、好氧、缺氧、沉淀和排水。污水由泵经进水口2送入消化池1后,在好氧阶段,通过好氧的自养型硝化和亚硝化菌的作用,污水中的氨氮氧化被为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采用微孔曝气,空气经气泵和微孔曝气器5进入消化池1;污水进入填料后,由于流离和生物粘附作用,污水中的悬浮物等进入到填料中,并被填料内的水蚯蚓分泌的粘性物质捕获、积累,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有利于时硝化菌的培养和生长,同时,水蚯蚓摄食微生物生长代谢所产生的污泥,使污泥减量化;在缺氧阶段,反硝化细菌 (脱氮菌) 将好氧阶段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或氮氧化物从废水中逸出,从而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鑫泽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鑫泽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6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