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保温平开中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6050.8 | 申请日: | 2013-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李忠 |
主分类号: | E06B1/04 | 分类号: | E06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王滨生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平开中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门窗,尤其是一种高保温平开中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标准越来越高,对门窗的保温节能技术也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窗框的保温性能,在窗框型材的内部进行发泡填充成为行业内不约而同的选择,传统的填充方式有以下几种:1,在型材生产完成后制作门窗时,在型材内腔打发泡胶;2,把发泡板材切成合适的形状放入型材内腔。这两种方式由于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不宜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的生产,所以,在中国没有推广开。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北美出现了内腔发泡共挤技术,具体做法为,在型材的外壁,沿着外壁的内腔部分进行发泡共挤,使发泡层和型材外壁连成一体,提高型材的保温性能。这种发泡技术把发泡层和外壁连在一起,有利于发泡层的冷却,发泡层冷却速度快。但是,在型材生产过程中,由于发泡层导热速度慢,型材在定型模中的冷却速度慢,拉伸大,从而使型材的冷应力也大,用这种型材制作的大型门窗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焊角开裂、门窗变形的问题,由于北美的门窗比较小,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而中国的门窗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这种设计方案不适合中国市场,现有的设计方案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门窗的保温节能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是由平开中挺、内筋、第一发泡腔、第二发泡腔、第一外壁、第二外壁、第一内腔,第二内腔,钢衬腔构成,平开中挺中设置至少四根内筋构成至少五个空腔,平开中挺中部形成钢衬腔,钢衬腔一侧设置第一发泡腔,另一侧设置第二发泡腔,第二发泡腔一侧设置第二内腔,第二内腔外侧设置第二外壁;第一发泡腔另一侧设置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外侧设置第一外壁。
第一内腔在第一外壁与第一发泡腔之间,数量至少一个。
第二内腔在第二外壁与第二发泡腔之间,数量至少一个。
钢衬腔是用作穿钢衬用的。
第一发泡腔与第二发泡腔内设置发泡填充材料,发泡填充材料是在型材生产过程中利用共挤技术共挤到第一发泡腔与第二发泡腔内的。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把发泡腔设置在内腔,并且和外壁中间至少隔开一个内腔,发泡腔的冷却速度不会影响到外壁的冷却,所以,不会造成型材在定型模中拉伸大,从而造成冷应力大的问题。同时,在型材钢衬腔的两侧同时设置发泡腔,有利于型材应力内外平衡,使型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变形。
本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了型材发泡共挤和型材冷应力的问题,使生产出来的型材保温性能好,同时冷应力小,用此型材生产的门窗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不开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1中,平开中挺1、内筋1-1、第一发泡腔2、第二发泡腔3、第一外壁4、第二外壁5、钢衬腔6、第一内腔7,第二内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中所示, 平开中挺1中设置至少四根内筋1-1构成至少五个空腔,平开中挺1中部形成钢衬腔6,钢衬腔6一侧设置第一发泡腔2,另一侧设置第二发泡腔3,第二发泡腔3一侧设置第二内腔8,第二内腔8外侧设置第二外壁5;第一发泡腔2另一侧设置第一内腔7,第一内腔7外侧设置第一外壁4。
第一内腔7在第一外壁4与第一发泡腔2之间,数量至少一个。
第二内腔8在第二外壁5与第二发泡腔3之间,数量至少一个。
钢衬腔6是用作穿钢衬用的。
第一发泡腔2与第二发泡腔3内设置发泡填充材料,发泡填充材料是在型材生产过程中利用共挤技术共挤到第一发泡腔2与第二发泡腔3内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李忠,未经张李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6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窗安装用背胶可折叠软硬结合扣槽
- 下一篇:机械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