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75972.7 | 申请日: | 2013-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章广春;陈钢;董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航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H01R24/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脱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岸连接设备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船、岸的线缆实现与船舶卷车自动脱离的岸电电缆脱口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线缆与卷车之间的连接是固定的,往往是一根线缆直接连接到卷车内部的电器件上。卷车在放缆的过程中因为过度放缆或线缆遭受拉扯的力度过大时,线缆与卷车之间的连接容易被强行拉断,对线缆和卷车都造成一定的损坏;而线缆无法与卷车断开时,则会损毁安装卷车的设备,造成重大工程事故。而且当线缆损坏时,更换线缆必须要将卷车拆卸,这无疑加大了工作量。
船舶靠岸系泊后,有可能会突遇强风强浪,导致船舶在港内剧烈的晃动,连接船、岸的线缆与船舶上卷车之间为固定连接,很可能在晃动的过程中导致岸侧或者船方设备的损坏,晃动幅度过大,会造成船舶倾斜甚至侧翻,造成不可估量的财力、物力损失,危机船员及岸基人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实现线缆与船舶卷车自动脱离的一种岸电电缆脱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岸电电缆脱口装置包括插座、插头、弹簧脱扣件、固定板和扣件,所述弹簧脱扣件连接在卷筒上,所述固定板连接在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电缆上,所述扣件连接弹簧脱扣件和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插座和插头分别安装于卷车卷筒和线缆上,所述弹簧脱扣件连接在卷筒上,所述固定板连接在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电缆上,所述扣件连接弹簧脱扣件和固定板,放缆时,线缆受到外力拉扯,插头处会受到向外的拉力,当拉力超过插头、插座间的摩擦力与弹簧脱扣件弹簧的拉力之和时,弹簧脱扣件向外弹开,插头自动从插座中脱开,线缆与卷筒断开连接,达到保护岸侧和船方设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插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插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弹簧脱扣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包括弹簧脱扣件1、固定板2、扣件4、插座3和插头5,所述插座连接在卷筒上,所述插头连接在电缆6上,所述弹簧脱扣件连接在卷筒上,所述固定板连接在与所述插头连接的电缆上,所述扣件连接弹簧脱扣件和固定板。在线缆安装到卷筒上的时候,将插头插入到插座内,然后将扣件扣在弹簧脱扣件内,依次将线缆卷到卷筒外部,线缆绕在卷筒上时,插头处受到向内的压力。当放缆时,最后三圈线缆是不允许放的,不管什么原因,当开始放最后三圈的时候,岸电系统会自动向岸上发出切断电源的情况,自动断开电源设备。外力过大时,插头处会受到向外的拉力,当拉力超过插头、插座间的摩擦力与弹簧脱扣件弹簧的拉力之和时,弹簧脱扣件向外弹开,线缆会从插座中脱开,因为在线缆后三圈打开的时候,系统已经自动切断电源系统,停止供电,不会存在因为线缆的拉断而造成拉弧,以及对设备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的弹簧脱扣件1、固定板2和扣件4,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相对同体积其他材料轻,可浇铸不同形状,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岸电电缆脱口装置设计合理、易于安装;无需人为操作,遇到特定情况能够自动断开连接;安装所述岸电电缆脱口装置,缆线与卷车之间接入和分离简单,不会影响缆线的拆换;加装此设施不会对卷车卷筒造成影响。
以上实施例的描述较为具体、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航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航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5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