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充气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3642.4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4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厉煊 | 申请(专利权)人: | 厉煊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F04B39/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充气泵,尤其是小型充气泵。
背景技术
目前,充气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大型的充气泵通常配合压缩机给工业供气,而小型的充气泵在家用比较常见,尤其可以为一些充气床垫充气,或者为一些电动车或者自行车车胎充气,这类小型的充气泵比较常见的结构就是一个壳体,壳体外部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内部则设有电机,电机运作时将进气口的气体抽入储气筒内,储气筒通过气管连接出气口为用户供气,但是这种常规的充气泵有一点不足,就是电机基本是通过电线插在电源上才能运作,有时候外出需给充气床垫充气时没有电源就无法运作,所以如果充气泵能自带电源供电,那外出的时候就不怕此类情况的发生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充气泵,解决了一些常规的充气泵在外界无电源的情况下不能正常运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充气泵,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出气口,壳体内设有电机,电机抽气将气体输送至所述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有一个充电口,壳体内设有一蓄电池与所述充电口用导线连接,所述蓄电池与电机也用导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壳体内设有2个电机,2个电机分别与蓄电池导线连接,两个电机能够使充气泵充气速度更快。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有两个圆柱体的储气筒,所述壳体外有两个栅格状的进气口,2个电机分别固定在2个储气筒顶部,气体通过电机运转从各自的进气口进入储气筒,储气筒与出气口之间连接有气管,两个进气口及两个储气筒的设计,可以让两个电机各自运作时效率更高,如果只有一个进气口,显然进气速度不够,如果只有一个储气筒,有可能满足不了两个电机一起工作时的进气速度。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与电机的连接回路中连接了保险丝,两个电机一起工作时功率较大,有一定几率超负荷,所以加装保险丝提高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的壳体呈长方体,所述出气口设在长方体顶部,所述的充电口设在长方体的侧面,所述的进气口在长方体的侧面底部,所述的储气筒竖直固定在壳体内部底端,长方体形状比较容易放置,充电口设在侧面不会影响到出气口供气,储气筒设在底部因为壳体比不容量比较大,储气筒可以储存更多的气体。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用户可以在外界有电源的情况下直接插上电源进线充气,充气的同时外界电源也会为充气泵内部的蓄电池充电,让蓄电池存储一定电量,当外界无电源的情况下,蓄电池可作为充气泵的内部电源为电机供电,做到家用、户外两用,同时为了加快充气速度,还可以在充气泵内设置两个电机一起工作,以达到更好的充气效果,而且体积较小,非常适合外出携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充气泵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充气泵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充气各元件之间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例中充气泵壳体1为长方体状,长方体状比较容易放置,壳体1的最顶端是出气口2,出气口2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形状,为不同的产品充气,此例中不作过多介绍,在壳体1的侧面上方设了一个充电口11,设在侧面的好处就是即使在充电时也不影响充气泵的摆放,在壳体1内部,充电口11通过导线连接了一个蓄电池4,并单独形成一个回路,该蓄电池4通过导线分别连接2个电机31,两个电机31并联,2个电机一起运作时充气速度比一个电机来的快,充气效率更高,壳体内设有2个储气筒3,因为一个储气筒3可能满足不了两个电机31一起进气的进气量,储气筒3呈圆柱状,竖直固定在壳体1内底部,两个电机31分别固定在两个储气筒3的顶部,储气筒3上连接有气管32,气管32直接连接顶端的出气口2,两个电机31的附近,在壳体的侧面上分别设置两个进气口13,设置在侧面比较靠近电机31,有利于电机运作进气,设置两个进气口13,是考虑到一个进气口满足不了两个电机31一起进气,从而达不到使用效率最大化,在进气口的上端安装有一个开关12,开关12一端与固定在储气筒顶部的电机31用导线连接,另一端与蓄电池4电连,考虑到2个电机一起工作时负荷较大,所以在整个回路中加设一根保险丝5,以保证充气泵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厉煊,未经厉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3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铝管
-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腹部轮换注射胰岛素定位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