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虹吸雨水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2852.1 | 申请日: | 2013-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3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慧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虹吸 雨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雨水斗。
背景技术
现有雨水斗通常采用间接加热,间接加热的热效率较低,容易使得部分融化的雪水凝结成冰堵塞雨水斗以及相应管道;若通过提高加热功率来解决上述问题,则需要增加设置相应的节能控制系统,使得整个雨水斗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大幅提高且不便于维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雨水斗不能满足融雪作业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虹吸雨水斗,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虹吸雨水斗,与落水管连接,包括圈形架、均匀分布于圈形架上部以及侧边的翼片、底盘、以及将整个圈形架固定于底盘上的盖板,所述底盘中部开孔且与所述落水管连通,所述底盘为不锈钢底盘,该不锈钢底盘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一电加热圈。
所述的虹吸雨水斗,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底盘固定设置有一环状压板,所述电加热圈置于该环状压板下,所述环状压板的内侧边缘设有向下的折弯。
所述的虹吸雨水斗,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电加热圈通过穿插在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的导线引出机构中的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导线引出机构包括套筒、螺母以及密封圈,所述底盘设有与套筒外径对应的安装孔,该套筒插接在所述安装孔中,其上部设有与底盘上侧面接触连接的限位台阶且下端外壁设有螺纹,所述螺母与套筒下端螺纹连接将套筒紧固在底板上,所述套筒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套筒连接电加热圈与外部电源,套筒的上部设有环形密封腔,所述密封圈置于该环形密封腔中且与导线弹性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加热方式进行融雪,融雪迅速;具有比间接加热高得多的热效率,可以用更低的加热功率,节约电力。加热管内的电热丝工作温度不超过200摄氏度,采用不锈钢管铠装,使用寿命极长;该系统目的只在于融雪,不需要高温。即使在无雪的情况下加热,加热元件表面温度也不会超过150摄氏度,底盘温度则不会超过60摄氏度,不需要任何温度检测和控制装置,使控制系统大大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线引出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落水管、2-圈形架、3-翼片、4-底盘、5-盖板、6-电加热圈、7-压板、71-折弯、8-导线引出机构、9-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虹吸雨水斗,与落水管1连接,包括圈形架2、均匀分布于圈形架上部以及侧边的翼片3、底盘4、以及将整个圈形架固定于底盘上的盖板5,底盘4中部开孔且与落水管1连通,底盘4为不锈钢底盘,该不锈钢底盘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一电加热圈6。底盘固定设置有一环状压板7,电加热圈6置于该环状压板7下,环状压板7的内侧边缘设有向下的折弯71。电加热圈6通过穿插在一固定设置在底盘上的导线引出机构8中的导线9与外部电源连接,导线引出机构8包括套筒81、螺母82以及密封圈83,底盘4设有与套筒外径对应的安装孔41,该套筒81插接在安装孔41中,其上部设有与底盘上侧面接触连接的限位台阶811且下端外壁设有螺纹812,螺母82与套筒81下端螺纹连接将套筒81紧固在底板上,套筒81中部设有通孔813,导线9穿过套筒81连接电加热圈6与外部电源,套筒81的上部设有环形密封腔814,密封圈83置于该环形密封腔中且与导线9弹性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加热方式进行融雪,融雪迅速;具有比间接加热高得多的热效率,可以用更低的加热功率,节约电力。加热管内的电热丝工作温度不超过200摄氏度,采用不锈钢管铠装,使用寿命极长;该系统目的只在于融雪,不需要高温。即使在无雪的情况下加热,加热元件表面温度也不会超过150摄氏度,底盘温度则不会超过60摄氏度,不需要任何温度检测和控制装置,使控制系统大大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慧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慧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2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盘拼装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设备的中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