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扩展式主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1094.1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梁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枫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5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展 主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主板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展式主板。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计算机不断普及,使用者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软件的不断提高,使用者对计算机的外形及实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个人计算机中,小型化成为了日益壮大的趋势,但现有的设计中,主板上通常设有多个插槽和扩充插槽,以适应不同卡的插入需要,但随着需要的子板的类型不断增多,所需的插槽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主板的尺寸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而如何能既减少主板尺寸,还能够提供足够的插槽,成了小型化计算机所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可扩展式主板,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扩展式主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尺寸,还能适用更多的子板插入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扩展式主板,该主板上设置有供CPU插入的接口以及固定散热器的固定框架,且主板上设置有供内存条插入的插槽以及供显卡插入的插槽,其特征在于:
在主板的一侧设置有扩展接口,一转接子板通过该扩展接口接入该主板,该转接子板上设置有插接口以插入该扩展接口上;
该转接子板上设置有电源接口以及多个插槽。
其中:该转接子板上的多个插槽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插槽、至少一个第二插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三插槽。
其中:该主板上还设置有转换开关,该转换开关共有五个档位,该 五个档位包含关闭档、电源档、第一插槽档、第二插槽档和第三插槽档。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可扩展式主板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主板结构简单,尺寸较小;
2、可扩展至子板上的多个插槽,提供了更丰富的应用;
3、可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插槽,节约了能源,实用性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扩展式主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扩展式主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扩展式主板的插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板;11、切换开关;2、转接子板;12、扩展接口;21、插接口;22、电源接口;23、第一插槽;24、第二插槽;25、第三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可扩展式主板的具体实施例。
其中,该主板1上设置有供CPU插入的接口以及固定散热器的固定框架,且主板1上设置有供内存条插入的插槽以及供显卡插入的插槽。
其中,在主板1的一侧设置有扩展接口12,一转接子板2可通过该扩展接口12接入该主板1,该转接子板2上设置有插接口21以插入该扩展接口12上。
该转接子板2上设置有电源接口22以及多个插槽,该转接子板2上的多个插槽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插槽23、至少一个第二插槽24以及至少一个第三插槽25
其中,该主板1上还设置有转换开关11,该转换开关11共有五个档位,该五个档位包含关闭档、电源档、第一插槽档、第二插槽档和第三插槽档,由此,五个档位分别对应于关不该转接子板2以及电源接口22以及三种插槽。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可扩展式主板具有如下优点:
1、主板结构简单,尺寸较小;
2、可扩展至子板上的多个插槽,提供了更丰富的应用;
3、可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插槽,节约了能源,实用性更广。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枫,未经梁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1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线旋转永磁电机
- 下一篇:定子线圈绕制方法及绕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