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一体化气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70542.6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1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龙;朱天寿;曾亚勤;杨仓海;李永长;李永清;李丽;魏小林;樊晨;田殿龙;李明江;黄天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杜伊芳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一体化气浮装置,属于油田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也在大幅度地上升,产生的污染物也必然增多,因而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因石油、天然气开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各油田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油田治理污染越来越多地采用气浮除油工艺和装置,主要有加压溶气式气浮、喷射和叶轮两类布气式气浮等装置。气浮除油装置占地小,结构简单、紧凑,内部无填料或少填料,运行稳定。但装置产生的微气泡粒径过大,脱吸现象严重,产生的浮渣含水量大,投资运行成本高,制约了装置的推广应用。
油田对于污水的不同来源和处理后不同的用途具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目前,大多数油田污水经处理后直接用于回注,回注的主要控制指标处理水的含油量和悬浮物,一搬利用“二段”和“三段”治理工艺进行净化。国内大部分油田现已进入三次采油期,产生的废水量增多,一部分需外排放至地表水体中,而对外排废水的处理要求高于回注水,因此,需要更高效的气浮处理技术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一体化气浮装置,以克服现有气浮装置的缺点,满足油田污水处理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本气浮装置的罐体分为矩形和半圆形两部分,罐内自直角端至半圆端依次设有混合反应区、释放反应区、分离区和清水区,释放反应区内设有高效减压释放器,释放反应区和分离区由隔板分隔,刮渣器设在对应分离区的罐体顶面上,出水控制器设在罐体半圆端,观察台和油渣槽设在罐体后侧;溶气管设在罐体外面,其上端连接伸出罐体外的高效减压释放器,下端连接回流加压泵和涡流漩流溶气器,溶气管至回流加压泵泵后管线间设有回流管。
本气浮装置溶气效率高,微气泡密度大、直径小(接近于1微米)且均匀性好,物理性能优于常规气浮产生的微气泡粒,基本没有脱吸气泡。浮渣稳定性良好,含水率低,池底积泥少,出水水质改善良好。本气浮装置设备简单,不堵塞,操作稳定,加药种类、加药量及电耗少,投资运行成本低,无压力溶气罐和空压机,无噪音污染,罐体池型采用半圆形与矩形结合形式,保证污水处理无死角。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一体化气浮装置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为高效一体化气浮装置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至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气浮装置主要包括罐体1、溶气管2、回流加压泵3、涡流漩流溶气器4、出水控制器5、刮渣器6、观察台7、高效减压释放器8、释放反应区9、分离区10、清水区11、混合反应区12、隔板13、回流管14和油渣槽15:
罐体1分为矩形和半圆形两部分,罐内自直角端至半圆端依次设有混合反应区12、释放反应区9、分离区10和清水区11,释放反应区9内设有高效减压释放器8,释放反应区9和分离区10由隔板13分隔,刮渣器6设在对应分离区10的罐体1顶面上,出水控制器5设在罐体1半圆端,观察台7和油渣槽15设在罐体1后侧。溶气管2设在罐体1外面,其上端连接伸出罐体1外的高效减压释放器8,下端连接回流加压泵3和涡流漩流溶气器4,溶气管2竖直部分至回流加压泵3泵后管线间设有回流管14。
本气浮装置罐体1前端的混合反应区12能均匀分布流体,防止其偏流。释放反应区9能严格控制释放区的流体排放宽度、流体流速、溶气水与废水混合后的曲线运动状态,分离区10则根据该曲线运动状态、刮渣的速度和效率精确计算分离区10的长宽、有效水深及停留时间等参数。清水区11用于控制出水流速均匀稳定,避免影响前端区的流体处理。罐体1的半圆形后端用于保证罐内的污水处理不留死角。圆形的刮渣器6可保证浮渣层尽可能地不受扰动,并根据需要降低浮渣的含水率。
本气浮装置的安装和工作过程如下:
本气浮装置可被吊装并放置在场站室内或室外的、略大于本气浮装置面积的混凝土平台上,平台用平板水平仪校平,平台高度应高于周围地坪100mm以上,以避免雨水没过,便于冬季清除积雪。根据污水来水管线接口位置确定本气浮装置的摆放方向,预留污水来水管线、溶气管线、回流加压泵等部件的安装位置,连接管线采用不锈钢管,电缆连接由安监部门验收通过,然后完成设备调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70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