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9997.6 | 申请日: | 2013-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6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程方康;江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智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6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缆 识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缆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电缆的应用过程中,通常要对一组同型号电缆进行识别,以判断出其中不带电(不运行)电缆,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电缆的一端给被测不带电电缆加一直流电信号,输出电流I,由于一组电缆中的地线连接在一起,因此每条电缆地线上可分得电流分别为I1,I2,……In,其中的电流关系为:I=I1+12……+In。被测电缆通过环形电流传感器的感应电流为I-I1,其方向与电流I方向相同,其它电缆的电流分别为I/n,方向与电流I方向相反。因此可通过连接在环形电流传感器的直流电流表的指针方向可判断出被测电缆,实践证明这一方法为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目前所采用的环形电流传感器类似于钳形电流表的原理,而实际中电力电缆的粗细种类很多,且在现场中电力电缆经常是紧密无序地排列在一起,采用一种口径钳形电流表很难满足实际现场的需要,并且目前市场上的电缆识别装置由于其使用的是直流电信号,当远距离传输时,由于电缆本身损耗,致使电缆识别装置很难识别出直流电学信号,导致电缆识别装置检测不准确。在另一方面,由于电缆识别装置采用直流电源作为电流信号的来源,因其电流小,现有市场上的电缆识别装置普遍未设置过载保护电路,因此,当其出现过载情况时,很容易将电缆识别装置烧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带有过载保护、且识别准确的新型电缆识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缆识别装置,其包括用于产生电流信号源的发射机、接收机、及为所述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提供电量的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包括感应线圈、接口电路、及与所述接口电路依次相连的放大电路、保护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且所述的感应线圈环绕在被测电缆上,并将检测到的信号通过接口电路送至与放大电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感应线圈上设有可调节大小的塑料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保护电路内设有自恢复保险丝。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自恢复保险丝由聚合物高分子PPTC制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电源为可拆卸式电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的电源包括为所述发射机提供电源的第一电池和为所述接收机提供电源的第二电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所述接收机还包括一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识别装置,通过接收机的放大电路将从被测电缆上耦合得到的电流信号放大,使得接收机能够接受到更加清楚的信号,以确保电缆识别装置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在放大电路与数模转换电路之间设置一内置自恢复保险丝的保护电路,当电路过载时,自恢复保险丝自动断开,从而保护电缆识别装置不被烧坏,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及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识别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识别装置的接收机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新型电缆识别装置,其包括用于产生电流信号源的发射机10、用于检测被测电缆上输出的电流信息的接收机20、及为发射机10和接收机20分别提供电量的电源30,其中:该发射机10包括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所述的接收机20包括感应线圈21、接口电路22、及与所述接口电路22依次相连的放大电路23、保护电路24和模数转换电路25,且所述的感应线圈21环绕在被测电缆上,并将检测到的电流信号通过接口电路22送至与放大电路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智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智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99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