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层析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9259.1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8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濮长山;陈兵华;李健;熊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捷生物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5/22 | 分类号: | B01D15/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层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析柱装置。
背景技术
层析柱是凝胶层析技术中的主体,一般用玻璃管或有机玻璃管。层析柱的直径大小不影响分离度,样品用量大,可加大柱的直径,一般制备用凝胶柱,直径大于2厘米,但在加样时应将样品均匀分布于凝胶柱床面上。此外, 直径加大,洗脱液体体积增大,样品稀释度大。分离度取决于柱高,为分离不同组分,凝胶柱床必须有适宜的高度,分离度与柱高的平方根相关,但由于软凝胶柱过高挤压变形阻塞,一般不超过1米。分族分离时用短柱,一般凝胶柱长20-30厘米,柱高与直径的比较5:1─10:1,凝胶床体积为样品溶液体积的4-10倍。 分级分离时柱高与直径之线为20:1─100:1,常用凝胶柱有50×25厘米,10×25厘米。
层析柱中一般都会使用到装柱阀,传统的装柱卸柱工艺为:传统的装柱可以采用手工将填料溶液直接倒入柱桶内,或者利用智能生物泵抽入到柱桶内,这时候必须将活塞拆卸下来。在卸柱的时候,由于层析工作完成后填料处于比较干燥的状态,就智能采用手工挖填料出柱桶,同样需要拆掉活塞及提升机构,也可以利用泵反向向柱桶内加压注水,不断稀释填料,待完全稀释后再手工将填料倒出或利用智能泵吸出,整个过程必须将活塞和提升机构拆卸下来才能实现。
传统的层析柱装配工艺性:层析柱装卸柱操作不够便捷:由于该层析柱是在低压状态下工作,同时也没有配备自动装柱阀,所以在装柱卸柱的时候,必须将提升机构和活塞拆下来,填料用水稀释后手工倾倒出来,把填料溶液倒入柱腔内,也就是说,完成装柱卸柱这一动作至少需要拆下提升机构和活塞2次,操作起来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层析柱装置,通过对结构的改进,使得层析柱装置的装配使用更为方便,且清洗也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层析柱装置,包括上盖板及下盖板,在上、下盖板间设有柱桶,在所述上、下盖板间位于所述柱桶外侧设有多根支撑杆,所述柱桶内设有一活塞机构,所述活塞机构上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内滑动设有内杆,所述螺杆贯穿所述上盖板,且与所述螺杆配合在所述上盖板上位于所述螺杆外侧设有提升机构,所述下盖板底部经支撑脚与脚垫连接,所述下盖板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内部设有第一支撑网,所述支撑网上方还设有第一筛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机构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柱桶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上部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活塞间设有一压板,所述压板上部与所述内杆间经弹簧连接,所述活塞侧部与所述柱桶内侧设有O型密封圈,所述活塞下部设有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与所述活塞间还设有第二支撑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轴承压板,所述轴承压板内设有螺纹内套,所述螺纹内套内侧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轴承压板与所述螺纹内套间设有垫片,所述螺纹内套上端向外延伸设有把手柄及把手球,所述支撑板下部设有防转销子,还包括设置于近所述螺杆上端的旋转螺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杆上端设有管接头,所述底板下部设有出料管接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柱桶与所述上、下盖板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下盖板与所述底板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清洗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盖板底部设有三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下部连接有脚垫,所述脚垫可以相对于所述支撑脚上下调节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柱桶内设置活塞机构,活塞机构上端通过螺杆与提升机构连接,提升机构驱动螺纹杆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活塞机构在柱桶内上下滑动,使得层析柱装置的装配使用更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板上开设清洗孔,清洗管路可以从该清洗孔穿过进入柱桶内进行清洗,较之以往无需将提升机构和活塞机构取处后再清洗;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捷生物工程(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荣捷生物工程(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92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