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轴电缆压接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8754.0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宓国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鸿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束晓前 |
地址: | 3153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电缆 压接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接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电缆压接钳。
背景技术
压接钳是线路建设施工和线路维修中进行线材接续的必要工具。现有一种同轴电缆压接钳,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枢接处设有连接座,所述第一钳柄的内侧设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内套设有第一压接部,所述导引部上与第一压接部的套合处设有对第一压接部形成限位作用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压接部通过连动件连接至第二钳柄,所述导引部的外端固设有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上与第二压接部对应的一端固设有模座,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可相压合设置,第一压接部通过连动件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压接部联接,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为可挤压设置。使用时将端子和线材顺序定置在模座、第二压接部处,并将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相压合,由连动件推动第一压接部朝第二压接部移动,经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的挤压将端子和线材压固接合。然而因为模座固定设于第一压接部上,由于端子与模座存在相互匹配性,使得这种同轴电缆压接钳只适用于固定一种端子,导致使用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适用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适用范围较大的同轴电缆压接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缆压接钳,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枢接处设有连接座,所述第一钳柄的内侧设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内套设有第一压接部,所述导引部上与第一压接部的套合处设有对第一压接部形成限位作用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压接部通过连动件连接至第二钳柄,所述导引部的外端固设有第二压接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可相压合设置,第一压接部通过连动件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压接部联接,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为可挤压设置,还包括模座基座,所述模座基座上设有插槽,所述模座基座的两条槽边上分别设有模座A、模座B,所述模座基座通过所述插槽插设于所述第一压接部上与第二压接部对应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接部和所述连动件通过定位销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所述限位槽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接部上设有套箍,所述套箍可套设在所述第二钳柄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模座基座端面的截面为“T”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钳柄上套设有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插设于第一压接部上的模块基座,并在模座基座的两条槽边上分别设置模座A和模座B。使用时可以根据端子的型号选择相应的模座,并只需根据所需模座调整模座基座的插入方向即可,操作简单,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钳柄; 2、第二钳柄; 3、连接座; 11、导引部; 12、第一压接部;111、限位槽; 4、连动件; 13;第二压接部; 5、模座基座; 51、插槽; 52、模座A; 53、模座B; 6、定位销; 131、套箍; 21、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同轴电缆压接钳,包括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2,所述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2枢接处设有连接座3,所述第一钳柄1的内侧设有导引部11,所述导引部11内套设有第一压接部12,所述导引部11上与第一压接部12的套合处设有对第一压接部12形成限位作用的限位槽111,所述第一压接部12通过连动件4连接至第二钳柄2,所述导引部11的外端固设有第二压接部13,第一钳柄1和第二钳柄2可相压合设置,第一压接部12通过连动件4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压接部13联接,第一压接部12和第二压接部13为可挤压设置。
还包括模座基座5,所述模座基座5上设有插槽51,所述模座基座5的两条槽边上分别设有模座A52、模座B53,所述模座基座5通过所述插槽51插设于所述第一压接部12上与第二压接部13对应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鸿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市鸿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87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