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组份混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7344.4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9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罗朝建;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鑫仕达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B01F3/1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024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混胶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胶器,特别是指一种双组份混胶阀。
背景技术
用于涂布的大部分涂布液属于双组份混合胶,两种组份混合前为可流动的胶状物,使用时需将两者混合后涂于粘接表面,混合后的胶经过一定时间的固化,两者粘合完成。一般情况下,两种组份的胶需要在密闭条件下混合,对于两种胶的释放要求同步且混合均匀,因此,混胶阀在整个混胶过程中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组份混胶阀,其运行可控,混胶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组份混胶阀,包括分别输送两种待混合胶的第一胶管和第二胶管,所述第一胶管和第二胶管分别通过第一导向管、第二导向管连接至一混胶管,在所述第一导向管中设置有与第一胶管管口对应的第一堵头,在所述第二导向管中设置有与第二胶管管口对应的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连接至一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有PLC控制器。
第一胶管和第二胶管分别向混胶管传输组份胶,并通过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汇流到一起后再灌入混胶管,组份胶经过混胶管后混合均匀以供使用。组份胶的输入和停止通过第一堵头、第二堵头来控制,堵头堵住管口时,送胶停止,堵头放开时,送胶。堵头与管口间的开合又由气缸控制,气缸由电磁阀控制,电磁阀由PLC控制器控制,由此可以控制气缸来控制送胶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胶管管口为锥形开口,所述第一堵头为锥形塞;所述第二胶管管口为锥形开口,所述第二堵头为锥形塞。
采用锥形结构,一来可保证截流的可靠性,二来方便控制流量,避免流量过大不受控,对混胶管冲击过大,损坏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内设有压缩腔,该压缩腔与气缸间导通连接有导气管道,所述导气管道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压缩腔内。
气缸吸气,压缩腔内气体被吸出,堵头与导气管道的两端收拢,第一胶管、第二胶管管口开放,实现输入胶水;气缸排气,导气管道向压缩腔充气,堵头与导气管道的两端拉伸开,堵头堵向管口,输入的胶水流量变小进而被截止。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管道与第一堵头、第二堵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报警密封圈。此措施在于保证胶水压缩腔的密封性,防止胶水进入压缩腔。
通过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双组份胶的混合过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混胶可靠均匀,输胶量的调控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组份混胶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双组份混胶阀,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输送两种待混合胶的第一胶管1和第二胶管2,所述第一胶管1和第二胶管2分别通过第一导向管5、第二导向管6连接至一混胶管7,在所述第一导向管5中设置有与第一胶管1管口对应的第一堵头3,在所述第二导向管6中设置有与第二胶管2管口对应的第二堵头4,所述第一堵头3和第二堵头4连接至一气缸10,所述气缸10连接有电磁阀9,所述电磁阀9连接有PLC控制器。
第一胶管1和第二胶管2分别向混胶管7传输组份胶,并通过第一导向管5和第二导向管6汇流到一起后再灌入混胶管7,组份胶经过混胶管7后混合均匀以供使用。组份胶的输入和停止通过第一堵头3、第二堵头4来控制,堵头堵住管口时,送胶停止,堵头放开时,送胶。堵头与管口间的开合又由气缸10控制,气缸10由电磁阀9控制,电磁阀9由PLC控制器控制,由此可以控制气缸10来控制送胶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胶管1管口为锥形开口,所述第一堵头3为锥形塞;所述第二胶管2管口为锥形开口,所述第二堵头4为锥形塞。
采用锥形结构,一来可保证截流的可靠性,二来方便控制流量,避免流量过大不受控,对混胶管7冲击过大,损坏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堵头3和第二堵头4内设有压缩腔,该压缩腔与气缸10间导通连接有导气管道8,所述导气管道8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一堵头3和第二堵头4的压缩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鑫仕达包装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鑫仕达包装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7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络纱细纱机与自动络筒机专用功能运输车
- 下一篇:网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