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风炉电磁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66133.9 | 申请日: | 2013-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2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钱新平;徐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申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 地址: | 3133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炉 电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炉电磁管结构。
背景技术
原采用燃气窑炉产生热量,利用鼓风机将热风带出,其使用成本高,开炉时间长,需要将炉体全部烧热,不能满足生产上的即开即停要求,安全性差,热效率低,维护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风炉电磁管结构,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安全性,简化操作。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热风炉电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连接进风管,另一端连接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内设置引风机,所述加热管的外壁绕置发热导线,导线由电磁模块驱动发热。
所述加热管内还设置多个“凹”形回风阻力管,相邻的“凹”形回风阻力管之间设置导流板。
所述进风管和导流板均插入回风阻力管内。
所述加热管的内壁上还设置导流片。
所述发热管的外壁上设置保温棉。
所述发热管的外壁上设置测温传感器。
所述进风管上还设置与风房连接的循环风管。
包括两组加热管,所述两组加热管的出风管连接至一总出风管,所述总出风管上设置所述的引风机,还设置风温传感器和仪表。
本实用新型用高温导线包裹在发热管保温层上,利用成熟的电磁技术,使发热管产生涡流发热,并在加热管内设置回风阻力管和导流散热片,回风管是降低风速,导流片既作为导流保证风向沿着管壁走,也作为散热片功能,使外管和内管充分接触传导热能,通过管壁间隙的风全方位受热,将热能带走,经过四次循环,风温叠加,达到设计要求的风房最高温度220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二组发热管,由四套25KW电磁模块驱动,通过温控仪控制发热管壁温度,一台5.5KW引风机,一个3*5*2风房,风机风量2530m3/h,受风阻实际出风量为1500m3/h。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满足了生产方即开即停要求,升温到设定温度仅需要1h。
2、安全性大大提高,没有明火。
3、采用温控仪,操作简单,自动控制风温。
4、使用成本同比燃气炉节约6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风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热风炉电磁管结构,包括加热管7,加热管7的一端连接进风管1,另一端连接出风管8,出风管8内设置引风机12,加热管7的外壁绕置发热导线6,导线6由电磁模块驱动发热。加热管7内还设置多个“凹”形回风阻力管4,相邻的“凹”形回风阻力管4之间设置导流板5。进风管1和导流板5均插入回风阻力管4内。加热管7的内壁上还设置导流片9,发热管7的外壁上设置保温棉3,发热管7的外壁上设置测温传感器10,进风管1上还设置与风房连接的循环风管2。加热管7为两组,两组加热管7的出风管8连接至一总出风管13,总出风管13上设置所述的引风机12,还设置风温传感器和仪表11。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申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申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6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强电缆
- 下一篇:一种单芯舰船用抗压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