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正压风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5493.7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古旗高;张权;赖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众成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4 | 分类号: | E21F1/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刘雪莲 |
地址: | 6118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隧道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压风筒。
背景技术
正压风筒作为煤矿井下通风设备,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通风安全装置,它的主要用途是与局部扇风机配套使用,向煤矿、隧道、井下、山洞等作业场所输送新鲜风流,具有导风作用。
正压风筒由筒体、端圈、吊扣和承重连接片组成。现有技术中,吊扣通过承重连接片焊接在筒体上,所述承重连接片多为方形。由于正压风筒通过吊扣安装于隧道顶壁,方形承重连接片容易受力不均,造成吊扣与筒体的连接处撕裂,影响通风效果,减少风筒的使用寿命,造成浪费;甚至因筒体损坏而引起安全事故。并且现有技术中正压风筒采用金属圆状端圈,大多为钢丝制作而成,使正压风筒整体质量较大,在井下安装和搬运费时费力,导致矿工劳动效率低下。且井下空气潮湿,金属端圈容易生锈腐蚀,不利于风筒的维护及安装,既增加了矿工的工作量又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承重连接片受力不均匀,吊扣与筒体连接处容易撕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压风筒。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的正压风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正压风筒,包括筒体、端圈、吊扣和承重连接片,所述吊扣通过承重连接片焊接在筒体上,所述承重连接片为圆形。
上述正压风筒的承重连接片为圆形,受力均匀,承重能力大,吊扣与筒体连接处不容易撕裂,风筒通风效果好,使用寿命较长,减少浪费。
上述正压风筒中,所述承重连接片的边缘焊接在筒体上。优选的,焊接于筒体上的承重连接片边缘的宽度为2cm-3cm,最好为2.5cm。承重连接片的边缘焊接在筒体上,使承重连接片的其余部分与筒体之间未焊接而形成中空,这样的结构使承重连接片的受力更均匀,吊扣与筒体连接处更牢固,通风效果好,风筒承重能力更大,使风筒安装更加牢固。
上述正压风筒中,所述吊扣与承重连接片的连接部位为圆形。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使承重连接片的受力更均匀,延长风筒的使用寿命。
上述正压风筒中,所述吊扣与承重连接片的连接部分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进一步加强承重连接片的承重能力。
上述正压风筒中,所述吊扣与承重连接片通过高频热合连接,所述承重连接片与所述筒体通过高频热合连接。使用高频热合的方法使各个部件的连接更为牢固,延长正压风筒的使用寿命。
上述正压风筒中,所述端圈为工程塑料端圈或金属端圈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端圈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端圈,端圈为多边形时所述多边形每个角最好采用圆弧过度。工程塑料强度、模量和韧性等性能较高,且具有较高的使用度,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是可代替金属作结构材料使用的塑料,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等。端圈的其中一个或两个端圈采用工程塑料端圈,可以减少风筒的重量,进一步防止吊扣与风筒连接部位的撕裂,有助于延长风筒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风筒的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采用工程塑料端圈不会发生腐蚀现象,节约了防护成本,减少浪费。
上述正压风筒中,所述吊扣有多个,相邻吊扣间的距离为500mm-800mm,最好为600mm。相邻吊扣间的距离为600mm时,既能节省材料又能满足风筒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正压风筒的筒体为塑料制品,所述筒体由风筒布基布和涂覆层组成,所述风筒布基布采用纵横无缝风筒布,所述风筒布基布采用整体浇融技术,所述涂覆层采用整体浇注技术与所述风筒基布固化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压风筒,连接吊扣与筒体的承重连接片为圆形,比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方形,受力更均匀,不易造成筒体与承重连接片连接部分撕裂,增加风筒的使用寿命,减少浪费。端圈使用工程塑料端圈,工程塑料的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减轻了整个正压风筒的重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利于风筒的安装及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图A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1-筒体,2-端圈,3-吊扣,4-承重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众成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众成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5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压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提高锚杆索木托盘强度和整体性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