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波纹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4927.1 | 申请日: | 2013-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8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阮盘坤;刘国;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为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03;H01R13/20;H01R13/213;H01R13/1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马腾飞 |
地址: | 523928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波纹 结构 连接器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对板连接器的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波纹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是一种直接应用于PCB板之间的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是目前所有连接器产品类型中传输能力最强的连接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金融制造、电梯、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家电、军工制造等行业;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主要包括有上下相扣的基座和绝缘本体,以及镶嵌在基座和绝缘本体内部的金属端子;现有板对板连接器的金属端子因为电气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从基座或者绝缘本体中脱落出来,造成板对板连接器的损坏;另外,现有板对板连接器的金属端子因为结构的缺陷,在板对板连接器遇到撞击、跌落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端子和基座或绝缘本体的连接松动,从而造成脱落而损坏,也容易在跌落、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出现金属端子与金属端子的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金属端子互相间接触稳固、端子不易从绝缘本体或基座中脱落的板对板连接器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双波纹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端子,包括有第一端子和与之配合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部、由连接部一端斜向上弯折延伸出的抵靠部及连接部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呈倒U形的安装部,安装部向下延伸出第一镍层部,第一镍层部向外弯折延伸出第一焊接部,抵靠部自由端向下弯折延伸出有一倒U形的弹性部;第二端子包括U形的扣插部、连接于扣插部一端的第二镍层部及连接于扣插部另一端的接触部,第二镍层部远离于扣插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出有第二焊接部。
其中,所述第二镍层部与第二焊接部连接处的两侧分别向外凸出有凸卡,所述凸卡与第二镍层部形成第一卡槽。
其中,第二镍层部远离于接触部的一个端面凸出有一楔形的凸块
其中,所述扣插部与接触部连接处为斜向上倾斜设置,所述扣插部与接触部连接处设置有撑台。
其中,第一镍层部的纵向宽度分别大于安装部的纵向宽度和第一焊接部的纵向宽度;第一镍层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形成卡位。
其中,所述第一镍层部和第二镍层部的镍层厚度均为0.15μm-0.5μm。
其中,接触部的自由端向上延伸有T形卡台,T形卡台与接触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端子因安装部和弹性部形成双波纹的结构,使触点部有充分的弹簧特性,能有效增加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之间的保持力,增加耐跌落冲击和耐扭曲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第二端子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相配合时的正视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端子;11-连接部;11a-增固部;11b-第一凸点;12-安装部;12a-第二凸点;13-第一焊接部;13a-第一镍层部;13b-卡位;14-抵靠部;14a-弹性部;
2-第二端子;21-扣插部;21a-撑台;22-接触部;22a-凸柱;23-第二镍层部;23a-第三凸点;23b-凸块;24-第二焊接部;24a-凸卡;24b-第一卡槽;25-T形卡台;25a-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以图4的方向为参考方向。
如图至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双波纹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端子,包括有第一端子1和与之配合的第二端子2,第一端子1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部11、由连接部11一端斜向上弯折延伸出的抵靠部14及连接部11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呈倒U形的安装部12,安装部12向下延伸出第一镍层部13a,第一镍层部13a向外弯折延伸出第一焊接部13;设置第一镍层部13a,能有效的改善在板对板连接器的焊接过程中趴锡等不良现象产生,从而提升产品的性能、降低因缺陷生产返工而增加的人力和物料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镍层部13a的纵向宽度分别大于安装部12的纵向宽度和第一焊接部13的纵向宽度;大面积的第一镍层部13a可增加防止趴锡的效果。
进一步的,抵靠部14自由端向下弯折延伸出有一倒U形的弹性部14a,第一端子1因安装部12和弹性部14a形成双波纹的结构,使触点部有充分的弹簧特性,能有效增加第二端子2与第一端子1之间的保持力,增加耐跌落冲击和耐扭曲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为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为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4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