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4660.6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4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梅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梅顺 |
主分类号: | F24C3/02 | 分类号: | F24C3/02;F23D14/02;F24C3/12;F23D14/46;F23D14/62;F23D14/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硚***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特别涉及一种鼓喷式燃气灶。
背景技术
1792年,被称为“燃气之祖”的苏格兰人威廉·默多克在实验室里制取了煤气,发现煤气可燃烧,其后实用新型了一种可燃烧装置,但只考虑到煤气的可燃性,没有太多考虑燃烧充分的问题,燃气直接在大气中燃烧,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排放污染严重,它是一种扩散式的燃烧方式。
1855年德国化学家本生实用新型了“本生灯”,这是一种集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燃烧的装置-燃烧引射空气提前进行预混,再在燃烧器头部进行燃烧,这一创举便给以后从事燃烧器研究的工程师们提供了方向指导,后称为大气式燃烧器(本生式)。直至现在,这种燃烧方式及燃烧器的结构特征还在广泛的应用于民用和工业领域,基本依旧采用了燃烧器前置低压引射管的引射混合技术,只是不同的是后置燃烧头(火盖)的结构方式,火孔(火焰)的出火方式也多种多样,所谓的直火、旋火都是通过火孔的形状表现出来。各个工厂的研究工程师们还是始终围绕着对燃烧器引射管的结构尺寸和燃烧头的外观设计加以改进,长久以来,唯有通过这种混合方式的途径来解决燃烧供氧问题,达到燃烧充分的目的,从而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燃烧器(燃气灶),包括现在的红外线燃烧技术,聚能燃烧技术都还是基本离不开燃气的引射管混合技术。通常这种燃烧器(炉头)的制造采取铸造(俗称翻砂)的方式比较常见,炉头笨重,消耗钢材之大,且燃烧质量不容乐观(燃烧工况实质工况并没有太大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1)可燃气体燃烧充分的不稳定性;(2)燃烧效率低(燃烧速度慢),掌握不好,易回火。
(1)可燃气体燃烧充分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燃气依靠一定的压力(低压),通过喷嘴喷射燃气引射部分空气(空气量的多少无法量定)形成混合气体进入到燃烧器,在燃烧头上燃烧,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是被动的,自然发生的,其混合瞬态也是动荡不定。虽有上进风,下进风,混合进风等方式,都不能稳定性的保证充足的、合乎比例的氧气与燃气配比,并且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如燃气压力、大气压环境、空气状态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时整个燃气工况都会发生变化,经常出现燃烧不充分的现象。
(2)燃烧效率低主要反映在燃烧速度上,通过研究发现,引射管前端喷射燃气的喷嘴到燃烧头(火盖)之间,管腔空间是通畅的,随着燃气低压引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的进入,混合气体压力逐渐减弱,混合气体的速度也变慢,从而在燃烧头(火盖)缓慢燃烧,火力不集中,往往燃烧头(火盖)温度会很高,出现一种烧火盖、烧锅体的双重燃烧现象,因而燃烧效率不高,另外,在有些情况下,掌控不好,由于混合气体的气流速度慢,在燃烧头燃烧的火焰在反射及锅体的辐射作用下,加快了燃烧前沿的火焰传播速度,使燃烧前沿的火焰传播速度大于混合气体的气流速度,逼使火焰向腔体内部运动,产生回火。这也是灶具为什么会有经常爆炸的原因。。
随着燃气事业的蓬勃发展,燃气灶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具之一,特别是在21世纪我国提出能源战备,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等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制造出符合我国人民饮食习惯(大火集中,燃烧强度高,节能高效,污染物超低排放)的新型安全燃气灶具,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能源利用率,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故有必要研制一款新的燃气灶来弥补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气灶,解决了现有技术燃气灶安全性能不高,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低和能源利用率不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安全性能高,燃气燃烧充分且稳定,燃烧效率高,不影响厨房的空气质量,且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梅顺,未经何梅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46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止回功能的排风管及排风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铲料板装置及其新型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