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箱及折叠箱端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4625.4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8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赛方;李升奇;赵建刚;伍国权;张前先;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52 | 分类号: | B65D88/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刘耿 |
地址: | 52914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箱端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箱。
背景技术
台架式集装箱是集装箱的一种,其包括一个载货用底架,以及设于底架两端的端架。折叠箱是台架式集装箱的一种,其包括一个载货用底架,以及位于底架两端的可折叠端墙。空箱情况下,可将端墙折叠到底架上,然后将折叠之后的折叠箱联挂在一起,这样操作可使减少其所占空间,减少码头吊装次数,也降低了空箱的运输、存放及码头吊装的成本低,使折叠箱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喜爱。
如图1所示,现有的折叠箱一般包括一载货底架2’,设置在底架2’两端的端墙1’,以及设置在底架和端墙之间的铰链装置3’,通过铰链装置3’可以将端墙1’折叠到底架2’上。如图2所示,现有折叠箱的端墙1’包括顶角件11’,上横梁12’,下横梁13’,端墙板14’,角柱15’等主要零部件。其中上横梁12’与下横梁13’采用C型梁结构以增加整个端墙1’的刚性。当整个端墙1’折叠到折叠箱底架2’上时,因上、下横梁的C型结构,使得上、下横梁的两凸沿需嵌入到折叠箱的底侧梁21’的上翼板。如图3所示,现有的折叠箱底架2’的底侧梁21’与端墙1’折叠时,与上、下横梁的接触位置会设计有两处缺口结构,如位于中间位置的缺口22’,位于端部的缺口23’。
底架2’的底侧梁21’是整个箱体承载工作载荷受力最大的部件,而底侧梁21’上部的缺口结构导会致底侧梁21’在工作状态下受力不均,且缺口处较大的应力集中后会而降低整个底架2’的受力强度,严重影响底架2’的工作载荷以及整个折叠箱的工作能力。同时,底侧梁缺口处采取的局部加强的方式,加大了制造工艺的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折叠箱的重量,即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折叠箱端墙,通过改变端墙横梁的构造,简化了底架的设计,也降低了底架的制造难度。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包括,提出一种折叠箱端墙,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侧角柱,所述角柱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顶角件,在所述两角柱之间还设置有上下横梁;所述端墙通过铰链装置与所述折叠箱的底架相连,所述上横梁两端端部分别通过一第一加强板与所述角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一端的宽度与所述上横梁的宽度相配合,另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横梁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两端端部分别延伸有一与所述角柱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为上凸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两端端部分别延伸有一与所述角柱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两端端部分别在对应第二连接板的外侧设有一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板为下凸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的第二连接板的端部是焊接在所述角柱底部的外侧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提出一种折叠箱,该折叠箱包括端墙与底架,所述端墙为上述端墙,所述底架上开设有与所述端墙形状相匹配的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及折叠箱端墙,在端墙折叠时,上横梁端部的结构使得底侧梁上部降低了缺口深度,增强了底架的整体刚性,同时下横梁端部的结构使得底侧梁上部无需再设计缺口,降低了底侧梁的制造难度以及提高了产品的工作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折叠箱的结构示意。
图2为现有技术中折叠箱的端墙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折叠箱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的端墙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端墙的上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端墙的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的端墙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端墙1、顶角件11、上横梁12、第一连接板121、第一连接板122、凸沿123、凸沿124、平板125、下横梁13、第二连接板131、第二连接板132、凸沿133、凸沿134、平板135、端墙板14、角柱15、第一加强板16、第二加强板17、底架2、底侧梁21、缺口22、铰链装置3、内铰链3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4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给筷子包膜时使用的机器
- 下一篇:一种丙泊酚注射液的包装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