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获紫云英种子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3801.2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8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聂军;廖育林;谢坚;鲁艳红;杨曾平;周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1/1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12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获 紫云英 种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获紫云英种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绿肥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我国的农业生产起过重要的作用。由于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近30年来绿肥种植面积急剧下滑。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能源价格不断的上涨,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粮食、饲料的供应紧缺,恢复与发展绿肥生产已经受到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紫云英是南方稻田的主要绿肥作物。改革开放以前,紫云英的生产与利用在南方水稻生产和稻田土壤培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稻田具有种植和利用紫云英的茬口间隙。南方稻田的耕作制度一般是双季稻或一季稻,在晚稻或一季稻(10月中下旬)收获至第二年四月底或五月初这段时期,南方稻田多处于闲置状态。在稻田冬闲季节种植紫云英可充分利用冬春季节的光热资源,用以节能增肥,改良土壤。随绿肥作物种植面积急剧减少的大趋势,南方稻田紫云英种植面积也急剧减少。
自“十一五”以来,由于耕地地力明显下降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一系列原因,国家重新开始重视绿肥作物的生产与利用。当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遇到新的发展机遇时,绿肥作物种子的供应成为了限制绿肥作物恢复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南方稻田绿肥作物—紫云英种子供应问题。紫云英种子产量低,且传统的紫云英种子收获均是人工采收,耗时费力,损失率高,过程繁琐。
传统的人工紫云英种子收获一般选择清晨或上午进行田间人工刈割,挑回晒坪堆积3-4天,趁天晴时晒干2-3天后,将种子人工用竹竿或木棒捶打出来,再收集种子晒干后,除杂。人工收获1亩紫云英种子大致需要4-5个工。采用人工收获紫云英的种子产量多在25kg/亩左右(损失率在20-30%之间)。因此,轻简化收获紫云英种子已成为现代农作制下南方稻田绿肥生产与利用最主要的瓶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紫云英种子的机械收获、增加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频率、减少了其闲置时间、降低农户成本、提高了农户的收入的收获紫云英种子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收获紫云英种子的装置,包括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所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风机、双层振动筛、拨禾轮、切割器和绞龙,所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风机风量为6~9m/s;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与水平面夹具为3°~5°;所述拨禾轮的拨禾齿与切割器距离不超过15cm;拨禾轮的转速为10~15r/min;拨禾轮上单性拨禾齿倾斜角度向后倾斜且与垂线夹角为5°~15°;切割器与绞龙间距离不超过15cm;所述切割器高度离地面5cm。
采用上述方法,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对现有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调整,使得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可以用于紫云英种子的收割,从而创新性地实现了紫云英种子的机械收获,克服了紫云英种子收获历来依赖于人工收获,解决了人工收获过程繁琐、劳动力 需求量大、耗时较长及种子损失率高等一系列问题,简化了紫云英种子收获过程,实现传统农业的进一步机械化程度。
2、对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调整针对紫云英的收割经过长期的试验和实践后得出的经验,而且本方法针对紫云英的特殊情况,对收割时间和田间水份也进行了调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收割紫云英扩展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功能和利用效率。现在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不仅扩展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功能,还增加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频率,减少了其闲置时间。
3、降低了紫云英留种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传统人工收获紫云英种子每亩需要4-5个工作日,采用本实用新型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每小时可收获6亩紫云英种子,直接降低劳动成本400元/亩左右,而且在稻田冬闲季节种植紫云英可充分利用冬春季节的光热资源,用以节能增肥,改良土壤,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户的收入,缩短了种子的入库的时间,降低了种子的除杂难度。传统人工收获紫云英种子通过含有大量的沙粒和植物茎叶残渣,除杂难度较大,由于收割的难度降低,便于对紫云英的推广,从而对恢复与发展绿肥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由于紫云英鲜草含水量较稻草高,调整收割机行进速度至0.8~1.2m/s,以防止鲜草在割台打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38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纤面料的退浆工艺
- 下一篇:气体配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