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轮发电机外加动力的气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63129.7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2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翀;林长宏;杨宝锋;胡祥甫;付佩贤;程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1/00 | 分类号: | F03B11/00;F16J15/40;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480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轮发电机 外加 动力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密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水轮发电机外加动力的气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水轮发电机轴承的“油雾外泄”在水轮发电机中是比较常见的,“油雾外泄”是一个到目前为止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油雾外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推力头内腔挡油管与转轴之间的缝隙溢出,流向发电机转子、污染转子磁极及发电机定子,严重时空冷器、定子线圈及发电机机坑均被油液污染,甚至油液流至水轮机室;另一方面推力轴承油箱内的油液以“油汽”的形态从轴承封油盖上方逸油,附着在发电机集电环及碳刷架上,并聚集在上机架上导轴承盖上。发电机定、转子表面或集电环碳刷架上如果油堆积过多,会影响机组的对地绝缘及散热,加速绝缘的老化,缩短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对机组安全极为不利。
水轮发电机防止轴承“油雾外泄”主要采用的装置有接触式密封、设置吸排油雾装置及普通的气密封结构三种:接触式密封通过采用弹簧及高分子耐磨密封条能保证在短期内有密封条与转动面的良好接触,从而起到很好的防油雾效果,但长期运行后由于密封件的磨损及弹簧的失效,会逐渐恶化。吸排油雾装置虽可长期作用,但结构相对复杂,且还需要外接电源和相应的控制设备,成本较高。普通的气密封式轴承采用发电机风路循环中的风压带走轴承中产生的油雾,但其仅适用高转速机组,对于中、低转速由于风压不足,仍然无法解决轴承的“油雾外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有效解决水轮发电机组油雾外泄难题、制造工艺简单、安装维修方便、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的水轮发电机外加动力的气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水轮发电机外加动力的气密封装置,它包括设置于油池上、下两端的上气密封盖和下气密封盖,上气密封盖和下气密封盖分别与油池上端盖和油池下端盖密封连接,上气密封盖与滑转子之间、下气密封盖与滑转子之间均沿轴向设置有三道迷宫密封,每道迷宫密封与滑转子之间均沿轴向设置有两层密封铜环,铜环与滑转子间形成密封,相邻两个迷宫密封间形成空腔,靠近油池内侧的空腔为出气收集腔,远离油池内侧的空腔为进气高压腔,出气收集腔通过出气管连接油雾分离过滤装置,进气高压腔通过进气管连接高压气源。
所述的上气密封盖上还连接有连通上气密封盖内腔体的排油雾管,排油雾管连接油雾分离过滤装置。
所述的进气管、出气管和排油雾管均由多节管路连接而成,直接连接上气密封盖和下气密封盖的管路A通过绝缘接头与其他管路连接。
所述的高压气源为水轮发电机的高压气腔,进气管通过法兰与高压气腔的挡风板上设置的引风孔连接。
所述的高压气源为风机,进气管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水轮发电机组“油雾外泄”的难题,极大地改善中、低转速水轮发电机组气密封动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安装维修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将气压通过进气管由进气高压腔向出气收集腔压送,减小了上、下气密封盖与油池内压差,阻止了“油汽”向外溢,从而实现气封,可确保上、下气密封盖动静接触部位不向外渗漏油雾。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外加风机产生的风压和机组转子自身旋转产生的风压阻止“油汽”外溢,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简化了装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针对中、低转速机组外加动力的气密封结构进行研发设计,优化了常规结构,解决了中、低速水轮发电机“油雾外泄”的难题,使密封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水轮发电机的高压气腔为高压气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气密封盖,2-下气密封盖,3-滑转子,4-迷宫密封,5-铜环,6-出气收集腔,7-进气高压腔,8-出气管,9-油雾分离过滤装置,10-进气管,11-排油雾管,12-绝缘接头,13-高压气腔,14-挡风板,15-发电机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3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