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邻井精确防碰的永磁短节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62573.7 | 申请日: | 2013-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4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根奎;刁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7/08 | 分类号: | E21B7/08;E21B4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精确 永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井的随钻测斜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邻井精确防碰的永磁短节,属于钻井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丛式钻井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海上及陆上石油开发过程中高密度加密井项目也陆续开展。同时,我国目前原油产量主要还是来自老油田,在新增储量不足和储采比逐年下降的严峻形势下,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加强对老油田的挖潜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丛式井、加密井钻井技术完善老油田井网布置,是使老油田保产、增产的有效办法。而在丛式井、加密井钻井过程中,虽然应用了传统的随钻测斜工具,但是由于井眼轨迹累积误差的存在,正钻井与已钻井相碰的事故时有发生,而一旦碰撞打穿已钻井就会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丛式井、加密井钻井过程中,防止正钻井与已钻井相碰的精确探测技术为近钻头旋转磁场测距技术。永磁短节是近钻头旋转磁场测距技术的硬件核心部件之一,是近钻头旋转磁场测距技术的信号源。另外,近钻头旋转磁场测距技术还包括一个用于检测由永磁短节产生磁场强度大小的探管。探管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到地面计算软件,从而计算正钻井和已钻井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以防止正钻井与已钻井相碰。
传统永磁短节包括圆柱状的无磁本体,无磁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磁铁安装横截面,每个磁铁安装横截面上分别安装有两根磁极方向相同的圆柱状永磁铁,两圆柱状永磁铁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于无磁本体的轴线,两圆柱状永磁铁对称位于无磁本体轴线的两侧。该永磁短节单位长度上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小,整体长度较大,降低了正钻井底部钻具组合的破岩及造斜能力,增加了正钻井井底井斜角及方位角的估算难度,不利于扩大近钻头旋转磁场测距技术的测距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邻井精确防碰的永磁短节,可以有效提高永磁短节单位长度上产生的磁场强度,扩大近钻头旋转磁场测距技术的测距范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邻井精确防碰的永磁短节,包括圆柱状的无磁本体,所述无磁本体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磁铁安装横截面,每个所述磁铁安装横截面上分别安装有两根磁极方向相同的圆柱状永磁铁,两所述圆柱状永磁铁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于所述无磁本体的轴线,两所述圆柱状永磁铁对称位于所述无磁本体轴线的两侧,每个所述磁铁安装横截面上还分别安装有两根附加永磁铁,两所述附加永磁铁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同时垂直于所述无磁本体的轴线和所述圆柱状永磁铁的轴线,两所述附加永磁铁对称位于所述无磁本体轴线的两侧且磁极方向与所述圆柱状永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在无磁本体的每个磁铁安装横截面上除原有的圆柱状永磁铁外分别增加了两根附加永磁铁,两附加永磁铁的磁极方向与圆柱状永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同,提高了永磁短节在单位长度上产生磁场的磁场强度,可以缩短永磁短节的长度,从而扩大近钻头旋转磁场测距技术的测距范围,提高正钻井底部钻具组合的破岩及造斜能力,降低正钻井井底井斜角及方位角的估算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附加永磁铁包括圆柱状的无磁固定套,所述无磁固定套设有沿轴线延伸的方孔,所述方孔中安装有长方体永磁体,所述长方体永磁体的磁极方向与所述圆柱状永磁铁的磁极方向相同。附加永磁铁整体呈圆柱形,避免永磁短节在钻进过程中由于应力过度集中而造成损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邻井精确防碰的永磁短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邻井精确防碰的永磁短节中附加永磁铁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沿B-B的剖视图。
图中:1.无磁本体;2.圆柱状永磁铁;3.附加永磁铁;301. 无磁固定套;302. 长方体永磁体;4.孔用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25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光阱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的腔体
- 下一篇:用于玻璃门的自动归位装置





